唐尧:消除择校须先消除一个阶层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4日12:14 中国网 | |||||||||
中新网9月13日报道,针对愈刮愈烈的“择校风”,安徽省政府日前制定出台实现义务教育均衡时间表,力争在三年内取消择校。“三年内取消择校”?安徽省教育厅对此信心十足——“安徽力争在3年内解决市、县城区内的择校问题,实现城区中小学校相对均衡的决定是完全可以实现的。‘铜陵经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但“铜陵经验”到底证明了什么呢? “实现义务教育均衡”确实是消除择校的根本途
且不说“按下葫芦起来瓢”,恶性循环,什么时候方是了局,铜陵的上述做法其实已抛弃了“消除择校”的本来目的——维护教育公平,而变成为“消除择校”而“消除择校”了——一些成绩优异的考生只因错上一所好学校而做了“消除择校”的牺牲品。更关键的问题是,铜陵的上述做法与“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又有什么关系呢? 似乎诚如安徽省有关专家所言,要在3年内消除择校,“关键是需要市、县政府下决心,加大投入,尤其是加大工作力度,尽快均衡和加强各校师资力量、教学经费等软件和硬件,尽快让义务教育阶段各校办学条件一致达标,生均财政拨款同一水平”。但在我看来,缺少相应的制度环境,在财政投入有限的前提下,专家上述观点其实是一种空谈。 为何这么说呢?打一比方:10块钱,只能买20个馒头供10个人充饥,然而其中的当权者非要吃肉不行,那么怎么办呢?最后解决的办法是,他一人吃5块钱的肉,其他9人一人一个馒头。这就是财政投入有限下的教育困局,但谁都看得清,症结并不在财政投入有限,而在公共品供应中存在一个特权阶层——公平投入意味着“摊薄”,那么叫特权阶层的子女到何处上学呢? 当数日前媒体报道河南省实验中学被审计出高达1.76亿的乱收费时,我当时就联想到河南省实验中学的直接上级——河南省教育厅。当那些家长挤破头给河南省实验中学交择校费时,河南省教育厅干部、员工的子女是不用交择校费的——那是它的“厅属中学”。“实验×学”为何物?我搞不清,但有一点很清楚,中国的“实验×学”可说是数以万计,从“厅属”到“局属”。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现状其实与“幼儿教育阶段”的现状,可说是都基于相同的制度环境——如果我们面对机关办幼儿园(包括“实验幼儿园”)现象一筹莫展,那也就不必对“三年内实现义务教育均衡”抱有太大的期待。(文章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