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刘洪:当美国人关注起中国的关系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5日10:10 大洋网-广州日报

  作者:刘洪

  但凡在中国居住过的外国人,少有对“关系”二字陌生的。美国财长鲍尔森日前首次访华,《华尔街日报》相关新闻的标题就是:鲍尔森中国之行意在编织关系网。

  文中的一些行文,至少在我这个中国人读来,感觉总有一点别扭。比如,文中说:
“在鲍尔森看来,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关键就是要建立长期的关系。”

  在美国几份主流大报中,《华尔街日报》保守色彩相对浓些。作为全美第一大财经报纸,关注中国,时不时也揶揄或讥讽一下中国,也是该报的一贯风格。

  细细读来,这篇文章似乎谈论的不是中美国家关系,倒像是中国的关系学。例如文中还援引一位美

财政部高级官员的话说:“(中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超出了你的想象,它们能让你获得开诚布公的机会,让你有机会达成目标。”鲍尔森也表示,“他此行的目标就是为今后取得更为持久的成果奠定基础,建立起人脉关系网。”

  感觉别扭归别扭,你也不得不佩服美国人——尤其是鲍尔森——对中国国情的了解。事实上,鲍尔森是布什政府中最资深的“中国通”,在担任高盛集团总裁时,70余次访问中国,与中国众多高官保持着密切的私人友谊。布什让他来当美国财经第一把手,既看中他在华尔街的成就和地位,也不乏对他“中国背景”的赞赏。正是在他的建议下,中美现在又启动了经济战略对话机制。

  美国人关注中国“关系学”,其实也不止鲍尔森。在中国做生意的不少外国人早就心知肚明。我就不止一次听美国商人讲,因为认识到中国的一些要人,原来很麻烦的生意后来变得多么顺利,因此以后要如何云云。我曾采访过的一些中亚和中东国家,也或多或少有这样的关系存在。

  但好像确实也没有一个国家向我们中国这样将“关系”发展到如此高度的。以至于许多外国人尽管认识的中文词汇有限,对“关系”一词发音却早已烂熟于心。

  许多“中国通”寻找了很多对应的英文词来翻译,比如relationship、connection、network(三者中文都可译为关系),还有sphere of influence(影响范围),但好像没有一个词能领悟到 “关系”精髓,所以最后往往就直接用guanxi来替代。

  如果这种关系指的是加强个人私交、交流彼此信息、保持坦诚对话,那绝对不是一件坏事。人与人需要交往沟通,企业经营也需要一个商务氛围。扩而大之,国家外交中很重要一环就是领袖外交——领导人之间家宴会客,把酒话桑麻,也就是希望通过个人友谊和互信来推动国家关系发展。像中美领导人如果能保持密切的私人关系,像中美都多一些鲍尔森这样了解对方的高官,对两个国家来说都是一种福音。

  但“关系”中包罗万象,大有学问,相信许多中国人还都能体会到这个词汇中隐含的一种贬义。拉关系,搞关系,通过关系进行不正当交易,也是“关系学”的另一个层面。一些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在本国都是奉公守法的楷模,甚至还以环保意识和慈善捐助作为企业形象。但一到中国,环保能免就免,劳工权益能削则削。尽管这种企业一旦被揭发出来也会马上更改,但这种“入乡随俗”还是让人感到无奈。

  为什么会这样?或许这些企业已领会到“关系学”的真谛,自恃有关系庇护,自然就对法律“酌情”遵守了。外国真和尚到中国来也会念歪经,从中可看出中国法治建设的任重道远,也可看出“灰色关系”的腐蚀作用。淮橘北枳,可发一叹。

  关系学,在某些外国人眼里,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成了中国学的代名词。美国有一个介绍中国情况的英文网站,站名就是 “关系在线”(Guanxi Online)!至于为什么取这个名字,网站主人Karen Christensen这样解释:在今天的中国,要做生意和保持良好生活状态,就必须有“关系”。尽管我认为Christensen女士理解的“关系”,总体上还是一种健康向上的个人交际圈;但我还是能感觉到她取用这个词的个中暧昧含义,此中“关系”不简单! 来源:广州日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