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 之 寻找真实
■ 写给她
母子对话
妈妈
你怎么和以往不一样
没有了我熟悉的笑容
孩子
天刚刚下了一场暴雨
妈妈的笑容被浇灭了
妈妈
你乳头和以往不一样
多了我不熟悉的气息
孩子
还是你爱吃的那一对
仍然溢着奶香的气息
不对
上面有我不熟悉的哭声
还有那不属于我的龈痕
没错
那是你弟弟妹妹的问候
那是你弟弟妹妹的亲吻
什么
我哪里来的弟弟妹妹们
我怎么从来没听你说过
孩子
地震灾难中幸存的孤儿
都是妈的孩子你的亲人
网友
■ 人物档案
蒋晓娟
性别:女 年龄:31岁
简介:四川江油人,大学文化,原为江油市公安局巡警大队的一名普通民警,在5·12地震中为9名受灾婴儿喂奶,被网友称为“警察妈妈”、“喂奶警察”。因在抗震救灾中的突出表现,她被破格提拔为江油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政委。有感动,有争议,在蒋晓娟看来,别人说什么,是大家的自由,她只想把眼前的工作做好。
头发凌乱,面容疲惫,敞开的警服内,婴儿吮着乳汁,胖嘟嘟的小脸笑了。
蒋晓娟也笑了。
这张去年震后在网上广为流传的照片,如今影印在江油市公安局临时办公点的板房过道上。
过道右拐,是副政委蒋晓娟的办公室。
4月22日,蒋晓娟端坐在她的专属办公室内,肤色白皙,发髻高高挽起,与一年前相比,面庞瘦了下来,显得干练俏丽。
不时有干警敲门进来,请示、汇报,蒋晓娟询问几句,干脆利落地签字。
下班时间到了,蒋晓娟收拾好挎包,出门。她要去母亲家接孩子,然后回家,做饭,洗衣服,带孩子。
一年来,历经感动、质疑、观望的蒋晓娟,在努力完成属于自己的各个角色。
快速授予的英雄模范
地震后10天,公安部授予蒋晓娟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
故事已经广为人知。
但作为幕后“推手”的何俊,再回忆起那个场面,依旧沉浸在感动中。
5·12地震后第二天,江油,开始接纳来自极重灾区北川、平武的万余名灾民。江油公安系统的700多名干警,全部到了第一线。
那时,在局机关担任宣传民警的何俊和巡警大队的警察蒋晓娟,并不很熟。
蒋晓娟被分派到一个安置了上千名北川灾民的帐篷区,负责巡逻兼内勤工作。进入第三天,江油开始出现物资紧缺,买不到奶粉。
巡逻中的蒋晓娟发现了急需婴儿奶粉的告示,还有安置点内此起彼伏的婴儿哭声。正在哺乳期的她,前两天已经把6个月大的儿子送到了乡下奶奶家。解开制服,蒋晓娟开始给那些素不相识却嗷嗷待哺的孩子喂奶。
离这个安置点不到100米,就是市公安局搭建的临时办公点。在这里上班的何俊正背着相机四处寻找公安典型,他敏感地发现,这是个“特别的新闻”。
5月15日上午,何俊拍下了蒋晓娟哺乳的场景。下午,他碰到了前来问路的新华社记者,并把这个故事告诉了对方。16日上午,新华社播发了这条新闻。
此后的发展,顺理成章。
17日开始,大量记者开始涌来。20日晚上,央视新闻联播抗震救灾英雄谱播发了蒋晓娟的故事。两天后,公安部以超常的速度批准,授予蒋晓娟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
最温馨的救灾讲述者
其他英模讲述的事迹一个比一个惨烈,而蒋晓娟的故事是最温馨的
伴随着英模称号的,除了掌声,还有质疑。
按照一位民警的说法,以前很多警察兄弟抛头颅、洒热血,致伤致残,都评不上一个二级英模,而蒋晓娟只是做好了职责内的事情,“含金量似乎不太够。”
但这种质疑,并不影响人们广泛地被感动。
6月初,何俊接到上级电话,中宣部、中组部、解放军总政治部等开始联合组织抗震救灾英模报告团,蒋晓娟入选,将开始在全国进行巡回报告。
何俊陪着蒋晓娟到了北京,帮着她润色修改报告稿。何俊和蒋晓娟商量,他们不使用华丽的辞藻,也不去刻意描述地震惨烈的场面。蒋晓娟的想法是,“我只用一些平实、自然的语言,去讲述当时的情况”。
效果,果然不同。
坐在下面听了报告会的江油市委宣传部一位干部记得,其他英模讲述的事迹一个比一个惨烈,而蒋晓娟的故事是最温馨的。每次报告完,许多人都抢着和她握手、合影,请她签名。
“以前的英模非死即伤,蒋晓娟被授予英模,彰显了一种观念的更新和时代精神的变迁”,这位干部说。
江油市的“名片”
有关人士说,蒋晓娟的提拔是将她的名人效应和榜样力量发挥到最大
6月19日,一份任职通知发出。蒋晓娟在市委常委会上全票通过,被破格提拔为江油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政委。
江油市委组织部干部任免的负责人苏永建说,市委的决定是从长远出发。蒋晓娟的提拔是将她的名人效应和榜样力量发挥到最大,成为江油的标志和榜样。
7月2日,正在北京参加抗震救灾英模报告团的蒋晓娟,被紧急召到郑州。
第二天下午,抗震救灾英模事迹报告会在河南省人民会堂举行,蒋晓娟第一个上台作报告,也是她获提拔后的首次亮相。
江油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蒲永见说,蒋晓娟的报告反响很大,“很感人,拉近了与对口援建省份人民和灾区人民的距离”。
安排,煞费苦心。
江油市委常委、公安局局长蒲方方介绍,江油市组织“河南感恩行”,是他点名安排蒋晓娟参加的。“她是我们江油的名片,让她参加感恩行,可以拉近我们与河南的距离,也是为江油争取新的支持”。
感恩之旅取得成功。报告会后,河南省紧接着召开了“支援江油重建动员大会”。
江油市委宣传部理论股股长刘霄觉得,蒋晓娟是江油通向外界的“一个桥梁”。“江油市没有被划为极重灾区,不被外界了解多少,但是江油作为工业重镇,虽然死的人不是很多,可经济受的内伤非常严重”。刘霄说,通过蒋晓娟,可以让外界更加关注江油,支持江油。
确实有人通过蒋晓娟知道了江油市。
江油市公安局政治处的干警陈利萍记得,她到外地去,许多人一听说她来自江油,都要问她,“蒋晓娟怎么样了”。
“江油组织去外地的重大活动,外地或上面的领导来江油视察,她经常要去参加”,在陈利萍眼中,蒋晓娟是一个骄傲。
一年来,这个江油的“名片”已被加载了越来越多的荣誉,“优秀共产党员”、“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三八红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