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网络舆论引导“策”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2日11:38  《决策》杂志

  网络舆论引导“策”

  ■ 本刊记者  王运宝

  应对网络舆论,要学会“适应”,再学会“识别”,最后才是“引导”和“管理”。要在“网下”多下功夫,掌握应对危机的方法技巧。

  政府不要被网络牵着走

  《决策》:从最近一段时间出现的网络公共事件来看,政府应对得并不好,有时甚至是手足无措,被网络牵着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喻国明:很多政府部门还是去捂、盖、删。因为很长一段时期以来,领导干部处理问题的方式都是在信息不透明的情况下进行的,往往是先封闭,内部处理,再把结果公之于众。相对来说,现在的压力是比较大的。任何一个面对社会、面对媒体的不慎重言行,就会激起百千万亿网民的共同关注,甚至是搜索这个人的所有相关信息。所以,今天的网络技术和群体表达,对所有的政府部门和官员都造成了巨大压力。在这种压力面前,如果还是一味沿用过去的工作模式、工作手段来应对,就显得捉襟见肘,把自己处在一种非常尴尬的处境上,有时候就手足无措了。

  陈昌凤:在网络时代不能用封和堵的办法去做,这不是一个聪明的办法。现在一个简单的处理方法就是关掉,打开电脑看到的是“此话题评论已关”,可以说,这是“掩耳盗铃”的做法。这就说明现在政府还是停留在管制的思维上,政府如果能够利用网络实时地了解到人们在想什么,不是更好吗?实际上,评论虽然关了,但是网民可以发到另外的网络社区评论上。网络时代,要占领舆论的主导位置,一定要比过去更快速地抢占先机。

  《决策》:在危机公关中,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应该如何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

  喻国明:对网络要辩证地看。压力是一方面,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在观念上首要是对网络民意的监督要有一种尊重,一种感激,有一种敬畏的心态。这样一来,技巧、方法、工作路径才能起作用。网络民意并不是一种破坏性的力量,上面有很多可资援引的智慧,可资援引的警示和知识。所以,应该善待网络民意,重视它、利用它。地方政府应该利用网络技术,通过网络这种新渠道、新方式了解民意,相比传统的渠道,网络是极大的进步。政府可以通过制度设计的方法,形成“落地”机制,使网络上的建言献策得到有效汇聚。

  领导干部要学会“脱敏”

  《决策》:政府在应对网络舆论事件的时候,如何有效地设置议题?

  陈昌凤:现在若干地方都用网络推手的办法做,手段不是本质,设置议题的动机很重要,不能包装给老百姓看。在整个环节里,政府的渠道是不是畅通非常重要。现在政府部门有一个不利于政府和网络沟通的体制性障碍,就是层层分割,都有一堵墙。一旦传播涉及了几层传播的时候,层次越多变样越大,传播效果就会越差,所以领导和网民之间,双向的点对点的传播的可能性很小。这就会导致决策者误判,失去最佳解决问题的时机。

  《决策》:要突破目前政府遭遇的这些困境,需要地方政府在理念与方法上有哪些改进?政府危机公关应该把握网络媒体传播的哪些关键点?

  刘峰:应对网络舆论冲击既要“敏感”,又不能“太敏感”,在一线的领导干部要学会“脱敏”。对网络舆论,要学会“适应”,再学会“识别”,最后才是“引导”和“管理”。地方各级领导干部面对网上舆论冲击,一要有法治意识。无论如何都不能突破法律底线,依法行政是最起码的要求。二要有民主意识。网上舆论更多的是公民政治参与的一种表现。要创造条件让公民参与制度化、经常化。三要讲究领导艺术,善于疏导和引导,切忌“硬来”,避免“火上浇油”。最后是要在“网下”多下功夫,要掌握应对危机的方法技巧,必要时参加应急管理的培训。

  邱霈恩:面对网络媒体的公共管理,政府特别需要抓的关键点有4个方面:一是要根据信息化条件和信息社会的特点来重新构思、设计和启动具有现代信息特质的管理模式。二是尽快建立科学、有效的网络媒体规范机制和法律秩序。要精心设计有利于及早引导、及时发现、有效管理的虚拟世界公共行为准则,并进行全民性的网络秩序教育。三是建立我国社会自有的巨能网络枢纽,建立一套能由我国直接掌控的网络服务系统。四是尽快建立网络公共信息快速反应机制。对现有的每个可控信息端口和网站实施瞬时责任约束。在公共管理系统内部要做到完全同步地实施应急信息反应,要确保能够直接反应到信息源点,并由公共管理主体、特别是相关信息源点的当事政府机构迅速公开真相,并做出正确引导,由此及时控制乃至消除在网络世界随意涌现、扩展和震动的信息盲流以及网络公共事件。

  《决策》:从基层工作经验来看,应该掌握哪些原则?

  邹河:第一是坦诚,只要我的出发点是为了老百姓,是为了地方发展,只要不为个人谋利,没有什么好隐瞒的,工作中有差错我坦诚接收媒体监督;第二是第一时间处理,我看到之后第一时间要了解是不是有这回事,如果真有这件事就要立刻反应,很多地方没有处理好突发事件,跟没有做到第一时间处理有直接关系;第三是依法行政;第四是能疏不能堵。一切工作还是依靠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依靠政府的公信力。

  打造官员媒介素养

  《决策》:无论是作为政府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还是形成一整套有效的体制机制,都涉及到官员的媒介素养。现阶段,政府官员的媒介素养是什么样的状况?

  陈昌凤:中国官员的媒介素养还是非常缺乏的。媒介素养有很丰富的内容,官员往往存在身份错觉,不懂得尊重包括网民在内的新的传播者,不太知道重视所有的传播者和潜在的传播者,这是媒介素养方面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西方的政治领导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懂得跟媒体打交道。在全球化时代,谁也无法挡住信息流通的潮流,因此,一定要注意正确面对全球化时代的各种信息发布者。对媒体的开放和全球化要有一个充分的准备。在全新的传播环境里,不能以官员的身份自居,对媒体必须是平视的。外交部发言人就很懂得这些东西。他们知道媒体诉求,知道分场合说话,知道媒体的表达手段。总之,一是身份问题,二是全球化准备要充分,三是要充分了解媒体。

  《决策》:从基层政府实际工作来看,如何提升党委政府工作人员的媒介素养?

  邹河:我一直在强调,不管是政府部门还是乡镇一把手,每天都要上网,关注本地或本部门工作有没有在网上被批评。一旦出现网友评论,如果不是事实立即要澄清,如果是事实要立刻改正。现在的网民参与热情、监督热情都非常高,参政议政的能力、上网的能力都有很大提高,如果不了解网络的规律,对网络传播麻木不仁,很可能会酿成大错。如果还停留在老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上,对新的问题不敏感,肯定不行。最近,广德成立了“网管办”。

  另一方面,很多干部见到媒体采访就是躲。为什么要躲呢?这是一个干部的心理素质问题,也是干部的媒介素养问题。现在很多干部面对媒体害怕,只了解媒体的威力,不了解媒体的正面作用,不会利用媒体。拒绝接受采访,没有正面的声音,媒体只好随意猜测,反而影响更坏。因此,广德坚持办班培训干部如何应对媒体,包括网络媒体。5月27日,还邀请南京大学的一个教授来广德讲课。■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网络 舆论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