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浪评论专题 > 正文

南方周末:取消“高考招生制度”刍议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27日14:39 南方周末

  作者:黄全愈

  随着历史的发展,高考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开展,越来越显现出其落后性和局限性。

  目前的高考,基本沿袭了传统考试的体制。近年来,尽管对高考的考试内容和形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比如作文题、3+X等等,但是高考的招生制度基本没变,在以考分作为
衡量和选拔人才的惟一标准的指挥棒驱使下,中国教育离现代教育差距甚大。

  美国孩子从小学三年级起,每年至少参加一次统考,最后还有“高考”,为什么美国考试那么多,没有导致应试教育?为什么中国的一个高考就导致了应试教育?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高考把考试“学什么,考什么”的检测功能异化为淘汰功能,成了“考什么,学什么”。

  “考什么,学什么”就是考试在先,课程在后,考试引领着教学,教学从动于考试。要命的是,高考要“考什么”,无从知道,于是,教学从始至终忙忙碌碌地围着虚拟的考试团团转。当教育变成了教学生怎么样应付考试,教育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押题和练笔这两个词把中国的高考和教学的关系活灵活现地勾勒了出来。高考要考什么?无人知道。于是,学校就押题;又于是,学生就根据老师的押题去练笔。本来“考什么,学什么”就已经违背了教学规律。这样一来,连学什么都抓瞎了,全都得看押题。教育又加上了赌的色彩。如果学生日日夜夜的练笔都押在赌上,后果不难想象。

  认分不认人的高考招生制度,使我们错失许多综合素质一流的可造之材。最要命的是,这个“指示灯”、这个“风向标”,引导着全国的中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甚至低幼教育,还有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一起去“残酷”地培养一流的“考生”。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所以根本对立,是因为考试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检测手段。应试教育的根本错误就是把这个之一的“手段”,变成了整个教育体制为之运转的惟一“目的”。“手段”成了“目的”,本末倒置,还能不错吗?!

  改革高考的考试内容和形式是完全必要的。但无论怎么改,考试这种形式本身是无法全面地检验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因此,需要借鉴世界一流学校“三合一”的审核录取制度,改革高考认分不认人的招生制度。

  我主张取消高考的招生方式,但保留高考的统考形式。准确地说是改革以高考成绩为惟一录取标准的招生制度。美国也有“高考”,而且很激烈。不同之处是哈佛这些世界一流大学在录取学生时,搞的是“三合一”:既看高考考分;又看高中平时成绩;还看社会活动、学术活动、文体活动、公益义工、工作经历等。许多人说国内的高考公平,所以只需改革。但公平的就一定合理吗?如果以抽签的形式决定谁上或不上大学,公平吗?公平,因为大家的机会均等。但合不合理呢?不合理!实际上,只看高考考分,是见分不见人,对许多人来说是既不公平,又不合理的。

  中国的高考认分不认人,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而世界一流大学采用的“三合一”招生方式强调通过多种渠道去认识“这个人”,既认人又认分。愿不愿认识“这个人”,其实反映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招生标准。一个干巴巴的高考分数,当然无法反映出一个活生生的人来。招生中的“走后门”现象,其实同招生体系中没有一个合理合法的“认人”的推荐系统有一定关联。没有“认人”制度化的渠道,这就给“走后门”一类民间的、非正式的、不合法的推荐系统,钻了空子。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有奖订阅-情爱技巧日日送,诱人大奖等你拿
  英语口语能速成? 新东方GMAT、IELTS新课 任汝芬率队冲刺2004考研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生殖健康两性差异
曼妙体验尽在学堂
非常笑话
超性感笑话 轻轻松松体验爆笑感觉
图片
铃声
·[张 宇] 大丈夫
·[和 弦] X档案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新浪商城推荐
吸引异性
  • 佛罗蒙男用香水
  • 登喜路红瓶的诱惑
  • 佳能数码相机
  • EOS 10D专业相机
  • s50照相机
  • 市场最新动态
  • 免费注册上网经商
  • 千样数码精品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随意下载随心换.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时尚又精彩
    超性感笑话, 轻轻松松体验爆笑感觉
    白兔强奸了一熟睡的狼。狼怒而追之。白兔将毛染灰假装…
    每日2条,30元/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