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郑州晚报《独家责任》专题 > 正文

本科生成为鸡肋之痛 大学生技校回炉的尴尬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5日15:15 郑州晚报
本科生成为鸡肋之痛大学生技校回炉的尴尬

  11月13日,重庆某用人单位专程赶到郑州某中专,与测绘专业的毕业学生签定就业合同。“大学生已成为鸡肋”的观点自学术界传至社会,不得不令人重新审视高校现行教育体制运作的深层次问题。郑州晚报记者 王梓/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核心提示:念完大学,毕业了还要回头再念技校,这是今年在郑州市范围内出现的一种现象。无独有偶的是,除河南外,山东、辽宁、吉林、四川等省份今年也都出现了这股热潮。“大学生已成为鸡肋”的观点自学术界传至社会,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尴尬局面?又该如何破解?

  毕业生小张的求职之路

  11月5日10时,来自河南省某高校的学生小张正在金水路上的一家公司接受面试。和他同一专业的要在2006年毕业的学生有一百多人。

  在离毕业还有8个月时,小张已经几乎不去学校了。因为面临就业的压力,小张和很多同学都选择了提前离校。小张现在在郑州的一家媒体实习,同时搜集信息准备找工作。

  “来到郑州后,我已经参加了3次面试。学校信息闭塞,不走出来,肯定在毕业的时候很麻烦。”小张离开学校的理由很是充分,“书本上的知识永远都是滞后的,况且知识面的单一,也容易造成自己就业时选择面的狭窄。”

  11月4日,是2006年国家

公务员考试考生资格认定的第一天。位于郑州市红旗路上的河南省人才交流中心,来自省内各大高校的学生挤满了整个大厅,在楼外排队等待索要发票的4支队伍有100多米长。据有关人士介绍,报考200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有50万人,其中大部分是2006年的应届毕业生。这一天,在河南资格认定现场进行认定的考生接近2万人。

  来自河南大学的王冉从正在仔细地看一个公务员培训的广告,他是一位即将毕业的研究生,随着学业压力的降低,可以有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班。“现在找工作很难,即使考公务员也要综合的知识,法律、行政、文秘等,这些都是我们以前没有学过的,不上培训班不行啊。”知识面的缺陷让王冉心急如焚。

  11月6日下午,小张的面试结果出来了,成绩不是很理想的他倒没有丧气:“时间还早,机会多多。我还要去单位实习,在这里能弥补很多以前知识的缺陷。”

  大学生技校“回炉”学艺

  面临许多毕业生知识面欠缺的现状,高等学校在培养人才就业上如何寻求突破,被众多在校生所关注。

  念完大学,毕业了还要回头再念技校,这是今年在郑州市范围内出现的一种现象。 一些大学生走进了技工学校,开始了另外一种形式的“回炉”。据郑州市劳动部门统计,今年全市技校大概招生1.2万人,其中大学生占了近百人。

  “虽然我念完了3年大专,可找工作时却发现,一些企业更重视实际技能,所以我想再回到技校去,学习一技之长,便于就业。”在郑州市高级技术学校学习“数控”专业的小刘告诉记者,他们学校有很多像他这样的学生,其中不乏一些本科生,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好找工作。很多大学毕业生都是在找工作时遭受挫折、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下走进技校的,希望通过实践学习,增强自己的竞争力。有些则通过技校的学习,实现专业的转换。

  郑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统计数字显示,郑州市目前高级技工缺口很大。全市技术工人只占到从业人员的32.2%,其中,高级工仅占技术工人的4%,中级工占到17.1%。

  大学生“回炉”体现的更多的是一种无奈,今年许多技校学生还未毕业就被“订购”一空。而许多具备更高学历的学生却被工作拒之之外。

  在郑州轻工业学院附近租房准备考研的小聂是郑州市某高校的2005年毕业生,由于没有经过国家的

司法考试,他至今没有找到工作。“跑不了业务,做不成生意,我毕业后,才知道我什么都不会做,只有考研究生这一条出路。”

  相比小聂的无奈,河南财院大专毕业生李刚似乎更现实一些。他说:“有学历、有能力才更具吸引力。”如今在一家技校学习的他,在大学的时候学的是企业管理,因为教材讲的多是理论,到企业以后对不上号,不知该怎么干,上了几年大学,很多东西在实际工作中用不上。而技工学校突出实践教学、实地操作、边学边干的模式颇具吸引力。“大学毕业的学历,加上熟练操作的能力,用人单位愿意接收。”这就是李刚“回炉”的目的。

  高校教学改革滞后凸现

  11月3日上午,在人民路的人才招聘现场上,人头攒动。记者粗略地看了一下,发现有80%的单位要求应聘者具备一定的经验。而我国的高校教学一直重视的是理论知识的教学,这就等于变相地把高等学校毕业生拒之门外。从这个角度上看,大学生进入技校学习,代表着一种自我强迫。

  无独有偶,在山东也出现一股“技校热”,不仅众多初中毕业生踊跃报名,而且一些大学毕业生也“回炉”上技校。

  很多人认为这是大学生求职的“再投资”,是一种社会充电,说明社会更注重人的实际工作技能。 大学生重上技校,是无奈还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时髦?大学生“回炉”上技校真是件好事吗?

  业内人士认为,大学生“回炉”上技校既体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就业观念,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凸现了高校教学改革上的滞后。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已经逐步实现市场化,但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并未真正市场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两者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生产经营活动都围绕着追求效益最大化进行。因此,他们常常把为单位创造多少价值作为衡量人才能力与水平的标准。不能为单位创造价值,学历再高,也不会受欢迎。在人才市场上,我们也经常可以听到用人单位抱怨大学毕业生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即实际操作能力差等问题。

  “大专以上学历”、“本科以上学历”、“研究生”、“博士”……

  随便查阅这两年的报纸,在用人单位的招聘广告中,各单位几乎几乎列出了同样的择才标准。对于大专以下学历根本不屑一顾,一度令中专生们感到了“前途渺茫”,同时令社会惊呼“人才浪费”、“中低端人才市场的寒冬”。

  这种“花中选花”式的招聘,不少事实已经证明,不但用人单位未必就选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人才,客观上也造成了全社会的就业难。现在,一些职业中专、技校的毕业生吃香,以至于大学毕业生再到技校“回炉”学本领,反映出用人单位已开始抛弃“唯学历是举”的人才观,在人才招聘上开始注重自身需要与毕业生实际技能的结合,实事求是,不再一味地在学历上“贪高求荣”。

  “回炉”的成本谁来负责?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状?

  郑州大学法学院的苏风格博士尖锐地表示,学校硬件设施不足、学生自我要求降低、社会上的功利思想带来的冲击等等,都是不容回避的事实。更深层次的思考是:我们的大学能给予学生什么?大学的课程设计、教材选用做到与时代同步了吗?

  苏风格博士的观点具有一定的现实性:windows操作系统广泛应用的时候,有的学校还只讲DOS操作系统,当数控机床已经普遍应用时,很多学校机械专业还在讲老一套的手动操作,学生也很少有实际锻炼的机会,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其动手能力可想而知。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来说,求学依然是他们通往工作岗位的一个重要途径。如果在4年之后都不能达到这个简单目的,那再开倒车“回炉”的成本到底应该摊在谁的头上?

  所以,大学生“回炉”现象的产生,与高校教育偏重理论、轻视实践,理论陈旧与时代脱节等不无关系。大学生技校回炉是一种典型的教育资源浪费,客观上反映了大学生自我危机意识的复苏,也是对我国高校本科生教学效果另外一种形式的质疑。

  大学生上技校并不止河南和山东,据有关媒体报道,辽宁、吉林、四川等省份都存在这种现象。

  “现在技校毕业生基本都能找到工作,我们厂数控车间的技工,月薪最高能拿到近万元!”沈阳第一机床厂技校教务处孙主任说,虽然拿这么高薪水的人还是凤毛麟角,但在这些“回炉”的大学生心中,这是无限的动力和希望。

  据沈阳人才中心统计,从去年到现在,沈阳技工的工资普遍上涨20%以上,高级技工工资涨幅更在30%以上,有些工作岗位的工资竟然上涨了100%;沈阳黎明

发动机、金杯汽车等大型工厂,普通技工月收入在1000元~2000元之间;沈阳机床、松下发动机等股份或合资企业,高级技工的收入在2000元以上,关键岗位的技工,月收入可达到4000元。而职称等级和学历“双高”的技工,收入已能与企业中层管理人员持平。(郑州晚报记者 卢曙光/文 王梓/图)

  相关专题:郑州晚报《独家责任》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