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郑州晚报《独家责任》专题 > 正文

破解本科教育难题:大学生成鸡肋(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5日15:10 郑州晚报
破解本科教育难题:大学生成鸡肋(图)

  在人才交流会上总是有很多失望的大学生从里面走出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河南大学都通过各种形式的实验班对本科教育模式进行了探索。郑州晚报记者 廖谦/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核心提示:“大学生成为鸡肋”的观点震动了学术界与教育界,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科教育是以培养面向社会的专门人才为目标,还是作为硕士、博士的前期准备?又该如何决解这一社会难题?今年7月份,北京大学实施本科教育改革的载体——首届元培实验班毕业生顺利毕业;9月份复旦大学以“通识教育”为目的成立了复旦学院;清华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河南大学也都通过各种形式的实验班对本科教育模式进行了探索。

  河大的“通识教育”实验班

  专业课教材不少都是英文原版的,别人学3年的数学自己要在1年内完成;表现不好还可能退回原来班级……

  2005年10月12日下午,河南大学文理实验班开班了,能够从1500名新生中脱颖而出,成为70名河南大学首届文理实验班中的一员,每个学生又面临着新的压力。在此之前,学校采取了自愿报名、重新考试的办法,要求是高考成绩在重点线以上和外语成绩超过110分的2005年高考新生,在通过学校组织的综合选拔测试及面试后,最终确定文科班学生30名、理科班学生40名,录取的难度不亚于又一次高考。

  被录取的70名学生除学籍仍在各自院系外,其专业课的设置、考试、成绩都由专门成立的实验班办公室管理。按照公布的《河南大学文理实验班培养方案》要求,通识教育和科研教学成为实验班的特色。

  实验班的学生在大一和大二不分专业,主要进行英语、文学、数学等方面的通识教育。文科班的学生同样被要求学习物理、数学等理科知识,而理科班学生则需要学习古代汉语等文科知识,目的是要培养和市场接轨的毕业生。

  主管教学的河南大学副校长赵国祥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实验班希望通过通识教育改变以往以院系为主体的学生管理模式,淡化专业界限,培养出具有宽口径、厚基础的全面型高素质人才,满足社会的要求。

  试验意味着一种特殊。

  被选进试验班,学生伴随压力的同时,拥有的更多的是一种无法掩饰的骄傲:学校优秀的教师做导师,可以自主选择专业,和著名高校使用相同的教材。实验班所聘任的教师不限于河南大学,大三、大四的专业课多有外校知名教授和专家学者讲授,其中还将有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的专家学者。他们还可以和硕士研究生一样到学院的图书资料室任意借书,并享受免费上网的待遇,这些是其他本科学生根本不能想像的。

  可供选择的生源大大超乎了校方的预料,以至于更多参与选拔的学生没有入选。河南大学文学院的李强(化名)就是一个落榜者,至今回忆起来,他还有一种遗憾:“每个学生都知道将来就业的压力,学校给这个机会,每个人肯定都会去争取。”

  伴随万千宠爱的还有巨大的心理压力。连续两次学期考试各科成绩综合排名最后者将被退回普通班学习。这样的一种“末位淘汰制”,让每个试验班的同学在学习上不敢大意。

  复旦本科教育尝试“文理通融”

  复旦大学2005级新生全部不分专业。

  相比较河南大学的“通识教育”实验,复旦大学的本科教学改革已经相当成熟。

  2005年9月4日上午,复旦大学的3700名新生被混编成42个班级,在这个混编班级里,学生要度过两年的综合科目学习的时间。

  两年,意味着一半的大学时光。在8月28日报到之前,新生们均已接到通知,今年入校的复旦新生均将打破院系专业限制,混住于4个学院。据介绍,在综合学习的两年时间里,各个院系面向全体新生兜售自己的专业,新生进来后在这里接受一年不带专业背景的文理综合教育与基础教育课,次年进行专业知识学习,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文理兼容的知识底蕴,并且也将大大拓宽大学生就业面,打造“点面结合”的综合型人才。 两年后,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专业设置的要求进入到专业课学习。要吸引学生,院长、系主任们必须以全新面貌面对3700名新生,来展示他们的风采。这是百年来复旦新生第一次享受“面对全校的教育资源”的待遇。

  实验证明,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学生选择专业的盲目性和入校后的不适应。同时也凸现出了本课教学上的随意性。不过,按照校方的说法,这种随意是科学的随意,是和市场上人才需求趋势相吻合的一种随意。

  随意并不意味着校方希望复旦学院成为学生提着篮子随便挑拣的超级市场。目前复旦大学有4200多门课程供新生们选择,这也就意味着学校有足够的菜单供挑选,每位大一新生都有机会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专业,但实际操作中,他们不放纵学生这样做。

  为了给学生有效的指导,复旦学院成立了由专职、兼职和特约导师组成的庞大导师团。42名专职辅导员和15名专职导师根据学生作息时间,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业指导;在学校各院系知名教授中选派兼职导师82名,协助专职导师组织各种类型讲座,与学生密切接触;特邀导师则由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等享有盛誉的教授为主,对学生进行人格感染和学科指引。来自各院系的导师只对复旦学院负责。导师的辅导和答复是由学生主导的,学生将自己的疑问反映给导师办,然后由导师办指定相关专业的导师指导。或者根据公布的导师名录和专业背景,学生点名要求某导师指导。然后由导师告诉学生,根据他的实际选择哪几种课程比较合适。

  “以前,文科学生永远搞不清理科学生在干什么,理科学生永远搞不清医学院在干什么。”“文理通融”就是复旦校方进行本科教学改革的初衷。

  本来,作为著名高校的复旦大学,它的毕业生在就业上并没有遇到太大的压力,之所以选择这样一种形式的创新,是未雨绸缪。

  一场另类教改试验的思考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本科教育是把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在一起的。20世纪70年代末起,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包括本、硕、博三个阶段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逐步建立起来,本科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部分或者一个阶段。如今,高等教育本科阶段生产的只是初级产品,高级产品要由研究生教育来生产。

  本科教育不是来培养高等人才的, 复旦大学等高校的这场改革意味着什么?

  “既然教育是个漫长的过程,那么,我们就要对教育的时间进行分段。”复旦大学复旦学院的熊思东院长表示,要在一段时间里特别强调基础,然后才能有能力进行终生学习和终生教育。

  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高教所一位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认为,一般概念上,基础学科的学生可能会比较难找工作,然而事实却是,复旦大学数学系的学生就业情况往往比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还好。这就证明,就业市场越来越欢迎教育背景更深的人才。那么,“入学不分专业”的教学改革是否值得推广呢?其实,不同学校其教育定位不同,一些专科性较强的本科教育更强调专业性, “不分专业”只适合那些培养精英人才的高层次大学。

  复旦大学的做法固然“在河南省高校推广不太现实”,但是,河南大学和郑州大学都在做着此类实验。

  11月6日,河南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郭志祥在电话中说,河南大学所做的“试验”,并不是为了跟风,作为本科阶段教育的一种探索,它将对学校未来的本科生教育模式产生积极的影响。“这种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教学模式肯定会对学生将来的就业有好处,这种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是经过学生自己选择的,他们本身喜欢,效果自然就会好,同时,采用国际教材也是和国际接轨的。”

  道理其实很简单,高校毕业生就是一种学校生产出来的商品,只有适应市场的口味才会有出路。

  

北京大学朱庆之教授认为,要培养基础知识宽厚、创新意识强烈、具有良好自学和动手能力的本科生,必须以学习制度的改变作为前提条件。由于现在高等教育本科阶段生产的只能是初级产品,因此,我们不能再孤立地看待本科教育,或者说孤立地办本科,而应当把本科教育放在十年制高等教育、终身教育的框架内来重新设计;应当把本科生培养质量的衡量标准与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放到一起去考虑,要看看培养的本科生在硕士生、博士生阶段的学习中的表现。可时至今日,由于未能明确肯定本科的基础教育性质,从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观念到教育组织的架构,本科的中心和独立地位依旧,专业色彩也依旧,造成了本科与研究生教育的脱节。

  在遗憾的同时也有欣喜,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河南大学等高校已经开始的实践,尽管这只是探索性的,毕竟改革已经启动了。(郑州晚报记者 卢曙光/文 廖谦/图)

  本科生成为鸡肋之痛 大学生技校回炉的尴尬

  相关专题:郑州晚报《独家责任》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