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名单治标难治本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0日00:00 新华网 | ||
吴兰友 为有效控制贷款风险,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要按期将连续拖欠超过一年且不与经办银行主动联系的借款学生姓名及公民身份号码、毕业学校、违约行为等按隶属关系报送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中心,并将经办银行提供的违约借款学生名单在新闻媒体及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学历查询系统网站公布。(3月7日新华网)
据教育部的抽样调查,近20%的有贷款高校毕业生不同程度地存在还款违约情况。有人分析认为,部分大学生诚信意识欠缺,毕业后神秘“失踪”,让银行讨债无门,这严重影响了银行发放贷款的积极性,有的地方银行甚至已停止放贷。因此,有不少人认为应建立个人信用信息征集系统,教育部对拖欠助学贷款学生实行“黑名单”制的思路就来源于此。 但是,有些贷款学生玩失踪主要原因是诚信意识不高吗?尽管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已多次调整,放宽了还款限制,但依然要求学生在毕业后开始还贷并在若干年内还清。可有关部门忽视了一个问题,总体上看,学生还贷能力与还贷要求仍有相当大的差距。2001年到200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增加了140万,达到250多万人,而目前高校学生一次就业率只有70%左右,仅2004年就有75万毕业生离校时无法落实工作。这75万暂时无法就业的学生肯定有部分学生申请了助学贷款,他们怎样还贷款? 另有调查显示,一个毕业生毕业后的首份工作收入中,除去基本生活费、租房费用及其他必需费用,工资将所剩无几,更何况有不少人根本找不到工作。因此,大学生违约欠贷,有些可能是因诚信意识淡薄的恶意拖欠,但还有很多完全是囿于还款能力不足的无奈选择,他们靠助学贷款读完大学,刚出校门就要偿还几万元的银行贷款,实在有点力不从心。同时,据甘肃省农业部门2004年的抽样调查,在甘肃省重新返回贫困线以下的农民中,由于教育因素返贫的数量占返贫总数的50%,也就是说,大学生若是来自这些家庭的孩子,他们毕业时偿还贷款也无法得到家庭的支持。 由这点看,教育部实施“黑名单”制本意是要制约恶意欠款者,并调动银行发放贷款的积极性,但很可能出现一方面“黑名单”队伍逐步庞大,另一方面银行风险依然难以防范——除非银行不发放助学贷款。高校扩招并实行高收费,就业形势不乐观等因素,决定了助学贷款业务的高风险,国家通过个人信用征集并掌控每个贷款学生的就业信息,对少数恶意欠款者给予必要惩罚外,更重要的是要改进国家助学贷款的发放和回收方式。 国家应要求银行继续规范助学贷款的手续,并在还款方式上要适应学生一时无法就业或就业后收入较低的现实,采取更加灵活的措施,比如只要学生不玩“失踪”,应允许学生在毕业一定时期后开始偿款。国家还应分层次建立助学贷款风险基金,对确实逾期不能偿还的贷款按一定比例由风险基金代偿银行,同时将债权转移到风险基金。 助学贷款风险基金的资金来源可由财政拨付、高校缴纳、享受助学贷款益处的学生捐助或其他社会捐助,特别是风险管理机构要继续追索银行移交的风险贷款,并可在贷款学生能力允许和自愿的情况下,鼓励逾期还款的学生以捐助的形式加倍偿还助学贷款本息,这一措施既培养了学生的诚信意识,又壮大了风险基金的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