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南方都市报:贫困生不能被剥夺用手机的权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3日08:22 南方都市报

  作者:毛寿龙

  为了让贫困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很多高校都出台了帮助贫困生的措施,并给其相应的补助。这显然是深得人心之举。

  为了让困难补助真正到位,很多高校都出台了相应的规定,比如,接受补助的学生
,要生活俭朴,不抽烟,不喝酒,不铺张浪费。更有高校规定,除了毕业班之外,困难学生一律不得使用手机,否则不给补助。

  不过,看起来合理的规定,在笔者看来,也有很多疑问:

  抽烟喝酒,生活奢侈,铺张浪费,有长期和短期之分。如果是长期的,显然就不是贫困生,自然可以作为证据,取消其接受补助资格。但如果是短期的,只是偶然为之,则只能说是“过节性”的消费,不能作为铺张浪费的依据。

  至于手机,一般认为是奢侈消费,贫困生是买不起,也是使不起的,而且也很难说是最低水平的生活所必需的。不过,人的生存状况是复杂的,在特定的选择组合条件下,人们会倾其全力来购买自己最需要的东西。比如,手机在今天已经成为人们普遍的联系方式,有了手机可以拥有更多的机会,包括打工和寻找工作等。把手机当做富裕的象征,有点像社会上把养猫养狗和汽车当做富裕的象征一样,都是想当然的、简单化的想法。其实穷人养猫养狗,花费并不高,只是给自己找个伴儿,因为穷人一般也意味着社会关系的贫穷,平时很少有社会联系,自然只能选择养猫养狗当伴儿了。汽车是奢侈物品,所以,国家征收了很多税收,但实际上在北京有很多穷人购买廉价汽车,当然,他们购买的目的是挣钱养家糊口,他们也并没有因此而上升为富裕阶层。

  所以,简单地认为贫困生不能抽烟喝酒,不能铺张浪费,是想当然的做法。这样做,不仅在技术上站不住脚,在理论上也站不住脚:

  勤俭节约,是一个道德标准,由于其标准对不同的人来说有不同的标准,个体化的特征非常明显,所以,很难作为一项政策去推广,什么是勤俭节约。实际上,每个人都有经济人的本性,都会精打细算,把有限的资源用于最需要的方面去。经济学的最大贡献是,给所有的人以最多的选择自由,其福利就会最大化。根据这一道理,勤俭节约,并不是把消费限制在某个水平下,并限制其消费范围,规定每个月只能把多少资金用于吃喝,什么不能买,什么不能用,而是给每一个人更充分的选择机会,让其在特定的资金约束条件下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效益。

  一个贫困生,在经济上已经很贫困了,所以需要补助。其实,深入了解贫困生,他们贫困的何止是经济。他们往往因衣着不够时尚而被人看不起,甚至被当做“民工”;他们的经历,包括消费经历很少,而被人看做是眼界狭小。这些贫困,需要我们从非经济的角度,给其以更多的帮助。现在,他们又因为得到了贫困补助,而被禁止不许消费这,不许消费那。他们的消费选择权显然受到了无情的剥夺。

  贫困生的消费选择权被剥夺,从根源上来说,源于道德救助在心理上的强制性。一般来说,我们帮助人,都只是在吃喝上帮助人,而且无意识地要求,被帮助者的生活不能超过帮助者,而且要求其在道德上更严格地要求自己,勤俭节约,还要心怀感激。这种心理上的强制性往往让帮助者在道德上有优越感,而且进而对被帮助者的各种权利,尤其是消费上的权利构成剥夺。

  从管理上来说,给贫困生经济帮助的同时去限制甚至剥夺其消费选择权,主要是出于管理上的方便。从实际情况来看,给贫困生提供帮助的确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时候,最简单的方法是相信贫困生,只要申请并经过简单的审查,就提供帮助。然后在此基础上,去观察贫困生有什么消费,并规定贫困生不能消费什么。复杂的方法是提高管理成本,对贫困生的情况做详细的调查,然后决定是否给予帮助。复杂的方法成本很高,所以往往不被使用。最简单的方法常常导致虚假贫困难以甄别。所以,折衷的方法就是限制贫困生消费选择权。

  其实折衷的方法也未必能够实现其帮助贫困生的初衷,因为限制贫困生的消费选择权,往往让贫困生感到道德上的侮辱感,使其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和尊严,为了维护自己的消费选择权而放弃申请困难补助。其结果也依然是贫困生得不到帮助。

  因帮助人而强制人,因给人以经济帮助而限制人的消费选择权,只是经济上帮助了人,而在道德和权利上却制造了新的贫困。贫困生过不起奢华的生活,却不能被剥夺给自己过节而消费烟酒的权利;贫困生或许买不起手机,却不能随意被剥夺购买和使用手机的权利。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