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中国青年报:祭孔是没有现代内核的复古表演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30日04:58 中国青年报

  作者:李万刚

  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56周年纪念日,以曲阜为中心,全国和海外一些地方举行大型、隆重的祭孔活动,在曲阜的公祭中,身着古服的祭祀者高声宣读,“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

  笔者的专业正是儒家哲学。孔子从一个时代中人人唾弃的“孔老二”,重回人间并又升至圣位,正该欢欣雀跃才对,不过笔者却有莫大的担心:在最后一个儒家梁漱溟已作古多年,儒家文化环境早已面目全非的今天,隆重的祭孔仪式中,有多少人能够理解孔子并能践行孔子精神?而如果没有这样的精神底子,所谓的祭孔仪式,无论多么宏大、正式或官方,都会滑向没有现代内涵的空壳仪式,甚至沦为满足猎奇或其他目的的图腾表演。

  这些年,一些地方活跃的祭天祭地祭神等仪式不就是这样:文化名人、党政领导、企业家、社会名流聚集一堂,隆重热闹,但毫无二致地内容空洞。其实,古典文化仪式只是障眼法,唱戏的真正主角是经济,文化当不得真,主办者关注的只是如何增加旅游收入和引资。

  五四以来的中国政治文化变迁跌宕,诚如美国学者列文森所言,早使孔子与儒学博物馆化了。在现代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的今天,要把孔子请回人间,需要做很扎实的基础工作。在校园等公共场合塑孔子像,或者举行隆重的祭祀纪念仪式,请个级别高的官员,进行

电视直播,方式简捷且容易招徕眼球,但容易失之肤浅和进入神圣化的误区。没有情感底子和文化土壤的刻意仿古的热闹仪式,唤起的恐怕只是一种文化思旧情绪或者文化猎奇心理。仪式结束后,有的人维持或扩充了名气,有的人点钱算计旅游收入,大家还各自继续老样的生活,孔子与儒学精神依然是躺在博物馆的展品,或者
图书馆
里的善本书。

  慎终追远,现代中国人当然可以表达对古代先贤孔子的文化敬礼,但是首先要在真切的了解和正确的文化定位后,发之于文化情感的真情流露,而不是盲目复制古风古俗。考察当代社会的人文现实和文化生态,其中有多少孔子的痕迹与位置,包括那些祭祀者,又有多少儒学常识与实践能力?在孔子诞辰这样的日子里,我们看不到任何表现儒学的爱心善举,而只是千年前古典仪式的僵硬再演。

  孔子不是教主,更不是不在位的素王,而是一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政治理性主义者,一位有着深刻人生智慧和高远人生境界的智者,一位“有教无类”的教育者。回到先秦的孔子,就像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与柏拉图之于现代西方,孔子的人生智慧和态度对于今人仍有现实意义。而把孔子定位为“素王”甚至神的传统祭祀仪式,不但不会吸引现代人亲近孔子,反而可能让人们在乏味的古代表演中与孔子疏远。任何伟大的思想和任务,一旦走上不可置疑、而只能膜拜的神坛,就会走向自己的反面。当唐玄宗封孔子为文宣王,不断升格祭孔,明代达到帝王规格,至清代更至巅峰,哪里还有真正的孔子的影子?近现代历史上那些军阀、政客常常大搞的所谓祭孔,更只是煞有介事的表演罢了。

  我们弘扬儒学,更多的是要在基本精神和知识的普及上下功夫,熏染出既有现代民主素质和科学精神,也有儒家气质的现代君子群体来,并带动儒学成为一种社会显文化。否则,祭孔就只是没有现代内核的古代图腾舞蹈,或者为经济做嫁衣的文化噱头。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4,100篇。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