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言
核技术,是用来壮胆和“压箱底”的。它不仅仅是科学问题,更关乎国家利益和全球安全。
1980年,美国与伊朗断交。近年来,伊朗核问题不断升级,使两国关系愈发紧张。美国总统奥巴马自上任后,就表示愿与伊朗高层直接接触。伊朗总统内贾德4月9日称,伊朗一直倾向于谈判,但不会接受任何不公正的、带有前提条件的谈判。过去多次谈判失败的原因正是一些国家坚持要伊朗暂停核计划。
内贾德的表态,就是伊朗发展核技术的国家姿态。这种姿态有着强大的稳定性,它不会因为奥巴马释放善意而来个180度的大转弯。《纽约时报》社论《擦边球式的外交》称,美方微妙而尝试性的举动不会导致德黑兰改变很多。由此,奥巴马必须尽快决定是否采取足以改变游戏局面的措施,例如派遣国务卿前往伊朗。
希拉里真若访伊,双边关系可以向前迈出一大步,然而伊朗不会因此放弃发展核技术。《伊朗新闻报》援引该国前总理穆萨维的话称,“拥有用于和平目的的核技术,而不威胁世界,这就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属于改革派的穆萨维表示:“考虑到长远利益,我们有责任在这个问题或相似问题上决不退缩。”
对于伊朗而言,关于发展核技术的问题,无论是改革派,还是保守派,最终都归属于服从国家利益的“坚守派”。面对此种局面,奥巴马是放弃与伊朗高层直接接触的计划,选择强硬姿态,还是暂时搁置核问题之争,首先改善与伊朗的双边关系,进而局部影响伊朗在核问题上的态度?对此奥巴马4月5日称,倘若伊朗不在核问题上作出让步,只要其“安全威胁存在”,美国将继续推进在捷克和波兰部署反导系统。不过,他同时表示,美国将支持伊朗和平发展核能的权利。这意味着存在一种可能,即美国最终认同伊朗发展用于和平目的的核技术,但要通过国际组织监督其使用范围,从而维系全球安全态势。
核武器和核技术之间,只有一层窗户纸的距离,拒绝诱惑并不易。奥巴马日前宣称美国要力争实现一个无核武器的世界。对此,《经济学人》刊文《没有核弹就安全?》称,核武器问题并非销毁或不再制造那么简单,其技术已有60多年了,而用于制造核武器的材料“遍地开花”。此外,随着更多国家盼着以民用核能作为清洁能源,他们需要制订预案,防止恐怖分子偷窃核技术。
核技术本身没有善恶之别,关键视其用途。假设伊朗抱着核技术旨在民用的信念,如果奥巴马一直秉持谈判的诚意,那么美伊关系的解冻就不会在核问题上过于纠缠。
□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