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智新
提要 当泰国政治制度化水平远未提高到政党政治所需的程度,民众政治参与的闸门却仓促打开这种无序的“参与革命”最终导致其陷入恶性循环式的政坛乱象。
4月11日,由于支持前总理他信的“红衫军”大闹东盟系列峰会主会场、泰国南部滨海城市帕塔亚,泰国总理阿披实在束手无策下,一度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各国领袖纷纷撤离,会议取消。12日,泰警方以煽动抗议,制造社会动乱的罪名逮捕了反政府组织首领阿里斯曼(Arisman Pongreungrong)。
泰国尽管早在1932年就初步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但其后60年中文官政府短命、军事政变频繁,始终没有摆脱军事干政甚至军事专制的阴影。直至1992年,泰国才真正确立起西方意义上的民主宪政,包括普选制、文官执政、政党政治等制度设计。
从那至今的17年间,泰国政治除了延续以往政变频繁、军人干政、王权出位等基本特点外,又多了一个更为引人瞩目的标签:街头政治。
众所周知,2006年9月,泰国军方发动不流血政变,推翻了被指控“贪腐”和“滥用职权”的前总理他信。这一政变就有浓厚的“街头政治”背景:之前,反他信的黄衫军开展了长达近一年时间的街头抗议。此后,他信虽然流亡海外,但泰国国内支持他和拥护他的街头政治愈演愈烈。2008年5月起,反对派“人民民主联盟”(民盟)组成的“红衫军”发动持续数月的街头抗议,此期间导致支持他信的总理沙马下台。
随后上台的总理颂猜是他信的妹夫、人民力量党副主席,仍然面临街头政治的强大压力,不过,这一次街头反对派主打色变成了黄色。“黄衫军”的持续示威抗议最终导致颂猜下台,现任总理阿披实上台执政。
有了军队和王室支持的阿披实仍未能躲过街头政治的压力,从上月26日起,支持他信的街头力量反独裁民主联盟(反独联)这一次也穿上“红衫”,以阿披实政府为独裁势力“所有、所享、所治”(套用林肯“民有民享民治”口号)为由,要求其辞职并重新举行议会选举。“红衫军”不仅如法炮制“黄衫军”的做法,在泰国首都曼谷发起上十万人包围国会,还组织冲击此次东盟系列峰会主办地,最终迫使泰当局取消这次峰会。
面对有数量上和装备上都占有绝对优势的泰国陆海空军队、警察,仅数百人的“红衫军”此次能成功地让精心筹备的东盟峰会夭折,现实原因就是阿披实当局出于前车之鉴,不敢对示威者采取果断强硬措施;以往街头政治中无论参与者甚或组织者都安然无恙甚至鸡犬升天的例子,更给了街头民主组织者们有恃无恐的无限信心。
当然,泰国“街头民主”如火如荼,行政当局对其进退失据、束手无策,还有泰国王室、军方以及政商集团之间复杂利益纠葛的原因,但更为深层的原因则在于政府权威缺失和“参与革命”。
去年年底去世的美国知名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曾经在他那本脍炙人口的名著《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提到:“人类可以无自由而有秩序,但不能无秩序而有自由。必须先有权威,然后才能对它加以限制。”泰国的宪政权威尚未确立,政治制度化水平远未提高到政党政治所需的程度,但政治参与的闸门却仓促打开,民众政治参与的热情瞬间迸发,这种无序的“参与革命”最终导致其陷入恶性循环式的政坛乱象。
被“红衫军”打停的东盟峰会终归会很快重启,东盟与中日韩合作应对经济金融危机的步伐更不会由此止步,但泰式“街头民主”给泰国以及东盟带来的尴尬无奈,却绝非短期内所能改变。被“街头民主”推上前台的阿披实,又该如何应对“街头民主”的强大威力,我们且拭目以待吧。
(作者系首都经贸大学公共管理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