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宋桂芳:777瓶假茅台是驻京办的生存寓言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2日07:01  扬子晚报

  作者:宋桂芳

  今年2月初,河南两家驻京联络处联合购买了777瓶价值66万余元的“贵州茅台酒”。发现酒味不对后,他们将销售假酒的人员举报到工商部门。记者昨天获悉,经初步调查,西城工商分局确认这批茅台酒为假酒,并联合警方拘捕3名涉嫌销售假茅台酒的人员(4月11日《京华时报》)。

  驻京办买到假茅台了,有人说你活该,谁让你不撤的呢?不然,哪来此般风险。于是,这一闹剧似乎又为驻外办的撤销加了一层筹码。这段时间,自从山东潍坊撤销11家驻外办事处之后,舆论在叫好的同时,也难免产生举一反三的联想。目前,只在北京,各种驻京机构就超过一万家。有关专家算了一笔账,如果一个驻京办每年的经费保守地按100万元计算,所有驻京办每年需要的全部经费就在100亿元以上。如果再算上北京以外的驻外办,这在非常时期还真是一笔不小的财政“节流”。

  但在这个问题上,专家与我们一样很傻很天真。这些道理和小算盘,地方政府未必不知。花的是财政钱,在很多地方捉襟见肘的财政状况下,未必不会心疼。有几个小细节值得我们反思:一是潍坊市撤销驻外办事处的事,按他们自己的说法,“办得很低调”,好事何须办得低调?二是河南两家驻京办买的777瓶假茅台都是用来招待哪些客人的?再问得深一点:既然大家都觉得撤销是好事,为什么其他驻外办不见动静,还赶着买好酒?

  市场经济,凡事都讲究个投资收益率。地方政府其实也是理性经济人,在驻外办这件事上,不能只算成本,还得看收益。还记得4万亿拉内需项目刚敲定的时候,发改委“门庭若市”的报道吧:据说,发改委附近的“内需”率先被拉动了起来,附近的酒店、餐馆爆满,一个泊车位都难求。畅销书《驻京办主任》其实早给了我们答案:资金、项目是面向全国的,凭什么给你不给他?这其中难道没有人情、面子等需要跑跑的因素?看吧,此时驻外办就显示出了价值:一来有个据点,不至于去办事的时候还颠沛流离;二来混个脸儿熟,排队的时候还可以捞个VIP;三来有信息优势,掌握第一手资讯,知根知底。如此一算,777瓶茅台算什么?如果能把项目资助金“驻”回来,收益可能就是7777瓶茅台、甚至更大的价值。孰轻孰重,不妨掂量掂量。

  除了争取一些项目之外,恐怕驻外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就是应对某些部门的“吃拿卡要”。此前,某地市委书记和市长一起去跑发电厂的审批,结果某部委人员说,现在拿张凳子给你坐已是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待遇了。此事让人感慨万千。办事之难,没有一个驻地部门,没有一些“茅台酒”,还真是让人愁肠百结。

  说到底,驻外办的存在,只是回应了行政环节客观存在的交易成本。这些交易成本,名堂多,隐蔽性强,摆不上台面,却又无从规避起,最后成了地方政府不得不承担的“沉没成本”。按理说,驻外办是计划年代的产物,在资源靠指令划拨的时候,大家削尖脑袋争指标,也算情有可原;但现在,驻外办还依然彪悍而立,恰恰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在不少领域,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能力还很弱,价值规律还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用;二是部分行政体制中“人为”色彩还过于浓重,权力的自由裁量限度过大,给了驻外办“斡旋”的空间。真正解决了这些问题,777瓶假茅台之类才能从根本上与地方政府的纳税人财政告别。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驻京办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