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陈方:历史的责任能否掩盖地震建筑质量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07日09:09  华商网-华商报

  作者:陈方

  512地震后,当地对重建中的质量问题采取了“零容忍”的态度。四川省建设厅的数据显示,512大地震中,重灾区学校倒塌面积为199.7228万平方米,占总倒塌房舍面积的1.3%。

  追究公共建筑质量问题的情绪,在民众中始终没有完全化解掉。但四川省政法部门对 “自然灾害中公共建筑能否免于质量追究”这一命

  题,在法律上已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大地震中建筑物垮塌引发的赔偿问题不适宜通过民事诉讼的途径予以解决,几乎已经成为当地政府部门的共识。(5月6日《瞭望东方周刊》)

  抛开情绪的激烈,冷静地看待“震后不该追究建筑质量问题”的态度,或许并非全无道理。四川省司法厅厅长刘作明认为,除了高强度地震作为不可抗力之外,大规模校舍垮塌的问题出在建筑设防标准,规范存在不足,这就不是哪个人的责任。

  不是个人的责任,我们暂且将其归结为“历史的责任”。此前有媒体报道称,震中垮塌的房屋,95%建于1995年以前,其中又有50%建于上世纪80年代。而从1988年开始,我国才颁布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规定房屋的抗震烈度在7度。而1988年以前校舍建设,没有抗震标准的具体规定。还有资料说,公共建筑抗震能力每增加一度,其成本就会上涨25%。

  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与90年代初期,基层教育投入不足、教学楼工程款拖欠问题是普遍现象,这是客观事实。我们可以承认并接受震中教学楼倒塌是 “先毁于穷,后毁于震”。对于不可扭转的历史原因,我们也不应去过分苛责。但是,把公共建筑质量的所有问题都推卸到“历史原因”里去,我们是不是也推卸了一些本该承担的责任?或者说,一些本来应当受到惩戒的责任人现在是否完全可以躲到“历史责任”的保护伞安然无事?

  去年地震后媒体聚焦“史上最牛的刘汉希望小学”在震中屹立不倒庇佑了511名师生的生命。还有少被关注的方水学校小学部教学楼,这座建造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教学楼,虽然离震中很近,但主体承重墙并没有明显破坏。这些“特例”似乎说明,“规范不足、投入不足”的“历史责任”并不能掩盖震中公共建筑物质量的所有问题。

  我们不认为符合国家规定、不偷工减料、正确施工建造的房屋一定就能抵抗如此烈度的地震,但是,在512地震中毁掉的那些建筑物是不是都符合国家规定,没有偷工减料?这恐怕难以让人信服。地震后,相关政府部门都多次明确表态对问题建筑物的调查查处将毫不含糊毫不手软,但时间过去了一年,我们并没有看到有任何一人因为建造了问题建筑而受到惩罚;相反,现在似乎有一种把所有的问题都推给“历史”而一了百了的苗头。

  之所以对问题建筑物追问不止,我们所期冀的,并不仅仅是惩戒一些人,然后一切规则依旧。而是希望每个人从废墟上站立起时,包括那些被惩戒的人,在内心里能多一些对生命的敬畏感。每个人都能在张扬生命尊严感的基础上行事,而不是躲进“历史责任”的保护伞下暗自庆幸。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地震 建筑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