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人月
5月7日,杭州富家子弟胡斌驾车在斑马线上将浙大毕业生谭卓撞死;
5月10日,巴东农家女邓玉娇在娱乐城将招商办干部刺死;
5月17日下午,杭州飙车案疑犯胡斌因交通肇事罪被批捕;
5月18日中午,巴东县公安局称,已经以邓玉娇涉嫌故意杀人对其立案侦查。
一前一后的两起恶性事件,是近来国人瞩目的公共事件。其中,肇事者与受害者的身份刚好是倒过来的:一个是富家子弟飙车撞死了普通人,同伴还若无其事的谈笑;一个是农家女子杀死了官家干部,并当即主动投案。
两案中,投向杭州的目光关切“肇事者”是否会被轻恕,投向巴东的却是关切“凶手”是否会被重处。看似“双重标准”在对待受害者,实则上,却是一把尺子在衡量司法部门会否勿枉勿纵。舆论的“标的”是相同的,那就是防止弱势者受到不公对待。
两地两起完全不同的案件,表面上没有可比性,在司法层面,是无法“并案”的,但在公众心中,早已“并案”处理了。大家同情的天平本能地向弱势的一方倾斜,而不是按你是遇难者还是“肇事者”来区分。大家关心的是处于弱势的一方是否会得到公正的结果,两案在这方面的可比性显而易见。
那就且看两地如何各表一枝:能否在司法公正的轨道上“并驾齐驱”?或在你追我赶中达到殊途同归的欣慰结果?
不妨先看看两案的“异曲同工”之处。
飙车案中,杭州警方的“70码”说让舆论哗然。杭州公安局负责人随后表态,将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公正办理。在请来全国各地专家“会诊”后,作出了“超速行驶”的结论并就“70码”说法向公众道歉。飙车案经舆论的路牌指引,在一点点驶往公正的方向。虽然最终的结果还须试目以待。
刺官案中,警方的“抑郁”说也曾让人担心是为转移视线。随后也表态秉承“忠于事实、忠于法律”的基本原则,客观公正办理。但在最新的情况通报中,此前的“按倒在沙发上”变为了“推坐在沙发上”,要求“特殊服务”变为了要求“异性洗浴”。
虽然有“鉴于本案未侦查终结,此内容尚不能作为公安机关的最终认定结论。”云云,其细微变化,却让公众感到担心,认为有替受害者开脱解套之嫌。刺官案何去何从,在悬念未解前,舆论难说可以安然睡觉。
在依法治国的今天,任何一起公众事件,已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众目睽睽中,警方因此承受的压力是可以理解的,也相信绝不会有任何公然枉法的现象发生。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公道自在人心,纵想有丝毫的技术性包庇也难以轻易蒙混过关。
对飙车案,对刺官案,既然是有可比性,既然有“异曲同工”之处,那就让我们睁大眼睛,看两地如何在“客观公正”的赛道上奋勇拼搏,最终殊途同归,交给社会一个漂亮的满意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