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刘涛:中国仍未做好减持美债的准备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7日07:27  东方早报

  作者:刘涛 

  根据美国财政部国际资本数据(TIC)统计,截至2009年4月底,中国官方所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额已降至7635亿美元,较3月底的7679亿美元负增长44亿美元。以3月份增持的规模作为参照,则中国在4月份实际减少购买了280亿美元。

  但数据同时显示,4月份中国增持了103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显然,中国持有的美债之所以不升反降,主要应归因于中短期美债的出售。当然,除美国国债外,中国还抛售了一定数量的美国机构债券、公司债券和股票。

  然而,无论是从历史经验还是客观条件来看,4月份的数据并不意味着中国已经真正做好了大幅减持美债的准备。

  首先,2008年6月中国持有的美债总额就曾出现过35亿美元的负增长,但随后却是连续七个月的大幅跃升;而今年2月份美债增持额度也一度陡然降至46亿美元,然而3月份再次爆发237亿美元的井喷式增持。这表明中国外汇管理当局在此问题上仍处于摇摆当中。

  显然,中国减持美债,除外汇储备增长放缓等客观原因之外,主要还是3月份以来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及财政赤字迅速扩张带来的美元贬值担忧所致。因此,中国借机敲打美国的用意较为明显。事实上,美债的其他几个主要购买国中,如日本、俄罗斯、巴西等也都不约而同地投出了不信任票,唯一的例外是英国。

  而两周前美国财长盖特纳访华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试图打消中方的这种担心。预计,7月16日美国财政部披露的外国投资者所持美债数据将证明,5月份中国还在继续减持美债。不过,这一势头或将在6月份开始逆转。

  其次,中国外汇管理当局实际可选的投资工具并不多。一是欧元区、日本债券市场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来看都不能同美债市场相比——除了美国,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上至政府、下至黎民百姓有如此流行的借债消费文化;二是单靠囤积资源产品来消化如此庞大的外汇储备几乎是不可能的,况且大宗商品价格在投机预期支配下上涨很快,使得囤积资源在未来贴水的风险非常高;三是中国抄底海外资产遭遇的阻力越来越大,中铝并购力拓折戟,可谓中国外汇储备投资多元化进程中的又一次重大挫折。

  目前全球投资工具总量基本固定,新增投资工具极为有限。在此前提下,减持美债转向其他投资工具,例如欧元债券、黄金或原油,对于所有美债购买国而言,不过是一个轮流充当冤大头的零和游戏。但鉴于中国的体量巨大,难免会在更多时候被迫充任这一角色。

  某种程度上,今年年底出炉的IMF债券将给中国带来些许希望。但IMF债券规模有限,且只是一锤子买卖,难以长期承担重任,充其量也只能使中国的美债购买负增长两个月而已。

  最后,只要中国外向型增长模式不变,就将持续购买美债。目前世界经济仍处于危机当中,中国出口下滑,外资流入减少,外汇储备增速放缓,故而一定程度上减少美债也在情理之中;但随着经济重现繁荣后,不增持美债,中国每个月1000亿美元以上的新增外汇储备难以找到宣泄口。

  因此,外汇储备资产多元化和美债继续扮演主力,两条路径今后将并行不悖地延伸下去。

  对于中国而言,以往不轻言减持美债,除考虑到中美双边关系和换取美国在人民币升值和温室气体减排等问题上的让步外,更重要的是担心减持引发的跟风效应导致外汇储备资产急剧缩水。但如果中国在这一点上失去了灵活性,就等于是帮助其他国家在美债投资自由进出方面获得了一个稳定锚,而让中国独自承担资产贬值的成本。

  从长期来看,中国将不可避免地对经济增长模式做出重大调整。但要强调的是,即便有朝一日内需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了出口,人民币汇率弹性不断增强,资本账户管制放松,也绝不意味着中国可以一劳永逸地彻底摆脱美债困扰,正如今日之日本、英国等。如何管理庞大的美债和美元资产存量规模,仍将继续考验中国外汇管理当局的耐心和技巧。

  而从短期来看,藏汇于民,扶持民企海外并购,进一步推进亚洲债券市场发展以寻求新的投资替代工具等,都是中国当前可以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特别是,随着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G20机制和金砖四国集团的崛起,中国应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一道,敦促美国实行更为自律负责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作者系宏观经济分析师)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美国 国债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