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海涛
在6月29日晚上国家发改委发布成品油涨价通知之前的数小时之前,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家能源巨头的股票,明显预演了即将到来的行情。两只股票在收盘前半个小时的时候,大幅上扬。
石油两巨头,似乎在为沪指冲上3000点“加油”。遗憾的是,油价上调对于二者尽管是利好,但对于更多人来说,则是利空。在经济回升尚存在众多不确定性因素的时候,油价上调对于许多企业来说,显然是一个“确定性的”不利因素。
所以,沪市股指冲击3000点的步伐,找到了犹豫不前的理由,昨天呈现掉头向下的状况。毕竟,单靠石油巨头的力量,支撑不起整个大盘;仅仅汽车、航运等直接相关板块的下跌,就足够把石化双雄带来的上涨抵消殆尽。
当然,油价对于股指的“打压”或许是暂时的,只要宽松的货币政策继续,总有资金涌向市场。在目前的能源市场格局之下,探讨油价该不该涨和该涨多少,其实只不过是一种自说自话。相对而言,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涨价对经济的影响则是更为值得探讨。因为油价上涨对于实体经济或者更具体地说,对于每一个经济个体的影响,将是实实在在的。
例如,有关部门精心设计出“汽车下乡”政策,以每辆车补贴数千元的措施推动汽车消费;油价此时上涨,对于这项政策的推进,无疑不是个好消息。下乡的汽车,对于农民来说,是生产资料,而不是用于炫耀的奢侈品。刺激消费政策,不仅仅在于让农民买得起,更在于买后用得起,这样对于GDP的拉动,才有实际意义。相反,如果买回去之后,却发现使用成本突然上涨,购车者难免会有落入“圈套”的感觉。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会发现,油价上涨与刺激消费,两种政策的作用是相反的。
目前,尽管中国经济在强有力的救市举措之下,呈现企稳回升的迹象,但不可否认,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一环,中国和全球经济一样,尚处在冬天。在这样的环境中,几乎所有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都是“保增长、促发展”。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油价大涨,或许有很多理由,但在“保增长、促发展”的现实要求面前,却显得不合时宜。
□王海涛(北京 媒体从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