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龙:改革后油价依然跟涨不跟跌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04日07:28  大洋网-广州日报

  作者:李龙

  如果说打破两大石油巨头的垄断目前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那么至少应该在油价构成成本上做到透明,让公众对油价的调整不再“蒙查查”。

  6月30日,我们迎来了今年幅度最大的一次油价上调,国内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每吨分别上涨600元。这是今年以来国内油价第三次上调,也是6月份一个月之内的第二次上调,涨价幅度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期。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在国内油价刚刚上调后,国际油价就开始下跌,继7月1日继续下跌后,国际油价2日更是大幅下挫,跌破67美元。不过,说起来我们还真得感谢国际油价的下跌,否则倘若国际油价再进一步上涨,那么有关部门极有可能面临成品油价调与不调的难题。现在好了,国际油价短期的下跌,很可能会暂时化解这个难题。

  此次涨价既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又让人感到有点不可思议:根据测算,如果除去国内成品油价格中1元左右的燃油税,调价后的汽柴油零售价其实已经相当于去年国际油价每桶140美元时候的水平。而现在国际油价仅仅徘徊在70美元左右,国内油价就已经回到历史高点,这似乎印证了一个困扰公众很久的关键词——跟涨不跟跌。

  不妨来看看最近四次的油价调整。自今年1月实行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以来,1月15日油价降了0.12元,但在2月国际油价持续低位的时候,国内油价不见反应。在3月国际油价大幅反弹之时,3月25日国内油价涨了0.35元、6月1日涨了0.33元,6月30日涨了0.48元。可以看出,除了第一次是略微下调之外,其余均为价格上调,而且降价的幅度只有0.12元,涨价的幅度超过了1元。涨价的次数、频率和幅度明显大大超过了跌价。

  这难免不让公众疑惑,既然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要体现油价与国际接轨,可为什么之前跌到35美元的时候不及时降油价,在国际油价涨的时候却“及时”地追涨。

  今年5月《石油价格管理办法》出台后,大家本来寄希望其能使油价更透明,但从这次各方反应看,新的机制并没达到这样的效果。如果说打破两大石油巨头的垄断,目前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那么至少应该在油价构成成本上做到透明,让公众对油价的调整心知肚明。具体来说,要让公众知道,在油价结构中,原油的成本、炼油企业的加工成本、运输的成本和国家征收的各种税费这四个环节,各占多大的比例;每一次油价的调整,调的到底是哪个环节。一个公开、透明的价格机制,可以给公众一个非常明确的预期,也就会慢慢地淡看油价的涨跌。

  油价上涨的影响非同寻常,从行业来说,无疑有利于增加石油企业的盈利。然而,涨油价同时也使得消费支出和企业成本支出增加,这对扩内需保增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长期来看对经济恢复也极为不利。然而可怕的是,中石化咨询公司首席专家周若洪在接受采访时还表示,油价调整尚未到位,原油炼制企业仍面临生产经营压力。这种赤裸裸的垄断宣言,体现的正是油价追涨不追跌的垄断心态。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油价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