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培元
就在杭州局级干部每月车补2600元的新闻还在被拍砖、重庆区级政府三年公车消费6071万的事件遭调查之时,一条名为《史上最牛的车改方案》的图文帖热传各大论坛,惊爆辽阳市宏伟区车改后书记、区长每年车补7.6万元。当地政府对此证实:文件是真的,而且已经在执行。(7月3日《新快报》)公车消费货币化,是否就是遏制“车轮腐败”的最好办法?
从各地不断翻新、几近天价的车补金额中,公众读出了惊诧,产生了越来越强烈的疑虑。车补人人有份,并按官位高低权力大小集体分肥,如此不伦不类的“车改大锅饭”,能熬出什么粥呢。
放在经济与民生的坐标中考量,宏伟区的车改太过超前了。据劳动保障部门公开披露的数据显示,去年当地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25186元,月均2099元。仅仅一个车补,就可使官员们获得数倍于职工工资的额外收入,落差实在惊人。尤其是书记、区长那7.6万元的超级车补,若用来打的,大概可跑七八万公里吧———在这个巴掌大的行政区域里,能跑多少圈?!
更让人感到莫名其妙的,是突然提速的车补政策那独具特色的出台路径。县处级干部每年数万元的补贴,正科级干部每年1.43万元到2.47万元的标准,包括普通机关干部也能得到500元的补助,其标准究竟是怎样核算出来的?所有官员的车补加起来,区财政每年支付的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如此庞大的财政支出,怎么不由人大这个最高权力机关决定,而是政府部门一纸红头文件说了算。况且,这又属于官员自己给自己发福利的敏感事情,居然欠缺与“主人”商量的程序,当地政府部门权力的主观性、随意性也太大了。
车改异化为变相加薪,车补沦为官员们的隐性福利,在某些地方,披着漂亮马甲的公车消费货币化改革,越来越像一场权力自我分肥的盛宴。海量的车补资金,“补”了官员、“补”了权力,却挖走了公共利益,极大磨损了公众对打造节约型政府的信心。其实,并不是每一种腐败都要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方式解决,假如循着这种思路和模式,就公款吃喝腐败进行“吃改”“喝改”,就公款出国旅游腐败进行“游改”,官员收入成倍增加,民生财政怎么能够满足嗷嗷待哺的权力饕餮。
作为杭州、辽阳模式车改的力挺者,北京大学廉政研究中心主任、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成言说过一句话:“节约下的真金白银,就是对车改成效的最好验证。”在笔者看来,这只是一种局部正确的论断。如何进行车改、怎样进行车补、到底由谁来操作,不能由利益攸关者、分肥者自己决定。离开了这一前提,沾沾自喜于节约下的真金白银,殊不知浪费掉的真金白银更多更让人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