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海英:油价上调怎能与国内外市场皆脱轨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06日07:47  红网-潇湘晨报

  作者:张海英

  6月30日,我国迎来了今年幅度最大的一次油价上调,国内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每吨分别上涨600元。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在国内油价刚刚上调,国际油价就开始下跌。(7月5日《东南快报》)

  无论从汽油零售价格相比,还是从经济实力、消费水平方面相比,或是从剔除税费后的成品油“裸价”来看,中国的成品油都高于美国,这显然有些离谱。难怪消费者普遍质疑调价的合理性。国内油价为何高于美国?我以为有关方面应正视公众的质疑,给大家一个合理、详细的解释。

  有关负责人不久前回应称,与美国油价的比较,应看到二者的口径是不同的。国内成品油价格包含消费税,去掉消费税后价格水平是差不多的。这样的回应,既没有涉及到行政垄断,也没有涉及到各个环节的成本和石油公司的利润,无疑难以让消费者满意。

  从各种报道来看,不仅中国汽油税高于美国(约是全美平均水平的两倍),汽油零售价格中输送和销售环节成本所占比重也高于美国(美国零售和输送环节成本一般占零售价格的12%左右,而中国零售和输送环节一般会占到零售价格的20%左右),而且中国石油公司拿到的钱多于美国。

  让人非常意外的是,尽管有关部门调高了油价,但市场却不给面子。据《扬子晚报》报道,国内各地成品油市场批发价不仅没有跟涨,反而下跌,成都、昆明、南昌、合肥、浙江、福州等地均出现了每吨200元—500元的跌幅。成品油价格是根据新定价机制调整的,这至少说明我们的汽油定价机制存在一定的不合理。

  市场之所以不给面子,在我看来原因至少有两个。首先,定价机制不合理致使油价虚高。有业内人士就指出,既然价格形成的原点参考价格虚高,那么无论国际原油价格是涨是跌,国内油价可能始终维持在一个相对的高位。为了维护石油公司的利润空间而导致的油价虚高,市场自然不会轻易埋单。

  其次,成品油供大于求。尽管今年上半年汽车销量大增,但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及国内经济低迷的影响,成品油销售不振。与此同时,成品油库存却增加不少。比如,2月末全国成品油库存量达1485.23万吨,同比增长36.3%。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有关部门上调油价就成了一厢情愿,石油垄断巨头即便想涨价也难以达到目的。

  按照5月8日公布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国内成品油出厂价格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为基础,加国内平均加工成本、税金和适当利润确定”。我以为,这一新的定价机制应该明确国际原油价格基准、国内平均加工成本、适当利润的详细内容,否则,调价后天平就容易倒向垄断的一方,公众的知情权、利益就得不到保障。

  有关部门此次上调油价既与国际市场脱轨,也与国内市场脱轨,这样的调价究竟意义何在?有关部门应该有所反思。中国石油企业最赚钱、零售和输送环节成本均高于美国等不正常现象如何改变?成品油定价机制如何调整?显然,这既要考虑到国际市场,也要充分考虑国内市场。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油价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