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王艳明:记者管太多论只因舆论监督乏力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1日07:55  新京报

  作者:王艳明

  最近,陕西榆林横山县两位老师被强令停课,回家阻止亲属向上级反映当地煤矿私挖滥采的问题,阻止不了就不能上班。记者调查发现,当地有多名官员和公职人员暗中参股煤矿经营,被陕西省政府命令关闭的煤矿仍在非法开采。横山县委书记苏志中面对记者采访却质问道:“你们中央台的记者管的也太多了吧?”(7月20日中国之声)

  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质问记者“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声音犹在,苏志中的雷人话语接踵而至。虽然因口出狂言,逯军已被停止工作,但是前车之鉴并没有警醒一些自大的官员,雷人之语依然被不断地翻版着。

  在我看来,这是舆论监督无力的描绘和写真。官员的每一次雷人之语,都会引起舆论的轩然大波,质疑、诘问、批判、分析,多维度的舆论反弹,往往让涉事官员陷入舆论的旋涡。但是,从雷人官话此伏彼起来看,舆论的旋涡即使再强烈,离有效的监督也还存有距离。

  更重要的是,官员雷人之语的背后,往往隐蔽着更为雷人的行为。比如逯军雷人话语的背后,是经适房土地竟然盖起了联体别墅。而苏志中的雷人话语背后,则是被陕西省政府命令关闭的煤矿仍在非法开采,是当地多名政府官员和公职人员暗中参股煤矿经营……监督在这里几乎形同虚设。

  也正因如此,舆论啸聚了一个又一个旋涡,但此类违法违规现象却接连不断……每一次都聚集了舆论高潮,而每一次都没有遏制同样的事件短时间内重演——舆论常常是自说自话,公权在自行其事,二者之间的监督桥梁仿佛出现了坍塌。

  本质上,舆论反复汇聚于某一种现象,评论反复集中于某一个追问,本身就是一种悲哀。而与此相对应的,是不断有公权“踏入同一条河流”———舆论的活跃与监督的乏力,在这里形成了鲜明写照。所以,推进舆论监督,首先需要在舆论和监督之间架起制度性桥梁,走出目前舆论监督前堵后截、个别官员偶然被究的尴尬局面。

  □王艳明(大学职员)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记者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