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陈宁远:漂亮数据掩不住银行业无奈和担心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4日08:10  东方早报

  作者:陈宁远 

  银监会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我国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为134.3%,比年初上升17.9个百分点。

  在上周五的银监会第三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会上,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仍然强调要提高拨备率,要求各银行平均达到150%,这比他今年1月提出的130%高出了20个点—而那时他只要求风险较高的银行达到150%。如今,仿佛突然间觉得不能分享经济好转了一样,把拨备覆盖率提高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风险意识极其谨慎的同时,内中滋味是否还暗含些许无奈?些许担心?

  所谓拨备覆盖率,打个比方,银行有1块钱的坏账,那么银行就要准备1块钱来冲抵这个坏账,这个就是拨备,拨备覆盖率=拨备金额/坏账金额×100%。我国现行上市银行的相应提取比率为9%,按此比例计提的准备金,进入当期损益。很显然,提得越多,利润越小。一定程度上,这项比率越低,说明银行的经营能力越强,预计损失较小而预期利润较高。一定合适的拨备率是必需的,银行经营中风险的高低和盈利水平同样重要,前者甚至更重要。

  但这是要综合考虑的。防范风险的谨慎度如果提高到超乎寻常的标准,那就不是谨慎,而是明知经营有根本问题,却不在经营中采取措施,只在事后防范中采取措施了。

  因此拨备覆盖率应符合贷款风险程度的高低,既不能过低,导致拨备金不足,利润虚增,风险防范不充分,也不能过高,导致拨备金多余,利润虚降。理论上说,该比率最佳状态为100%。认为经营风险加大,适当高点也不是不可以。

  但要求全中国的银行平均高出50%,这个要求就谈不上谨慎。往好了说,是银行可以藏利润。因为拨备计提的某个应收款项如果到期收回,这个计提就可以重新拨回来成为利润。

  要是往坏处想呢?那就可怕了。因为要求全国不同水平、不同风格、不同种类的银行都藏利润,而且从银监会的高度要求银行这么做,怎么都不符合逻辑。假如按照150%的拨备覆盖率,全部以税后净利润计提解决,商业银行今年的利润增长可能为零或为负。这要是故意藏利润,也藏得太多了,有点像银行业整体对外表示只有灰色收入一样。

  假如不是灰色收入,那这个高过正常指标50%的拨备覆盖率就只有一个结论—现在一枝独秀的中国银行业,充满着担心出事,却不得不做事的尴尬。

  这可以从公开的数据得到印证。比如今年上半年的新增贷款超过7万亿元,几乎是去年同期的3倍。这些贷款是怎么贷出去的?都投向哪些项目,这些项目有安全保证吗?说实话,银行未必有数。

  尽管当前相关风险的数据还很好看。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5181.3亿元,比一季度末减少314.1亿元;不良贷款率1.77%,比一季度末下降0.27个百分点。

  但这只是一种财务口径。因为不良余额的下降,看不出银行二季度核销了多少不良余额之后才剩这么多;特别是新增贷款的历史天量,也做大了贷款的资产分母,使得不良贷款率下降;同样也看不出不良贷款分子的变化。这样的双降,只能说账面资产就这两个指标好看。

  若是再结合银监会数据—截至今年6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资产总额为73.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7%,以此对应要求拨备覆盖率再次大幅度上升,其实是银行对自己未来的资产,尤其是贷款资产狂飙突进的无奈和担心。

  这种无奈和担心,体现在不断提高拨备覆盖率上。本来是银行根据经营情况采取的谨慎措施和适当狡猾地藏利润,变成了银行业监管机关对整个行业无法回避风险的大担心。

  但这种大担心换不来风险防范,只能是大无奈。即使再度提高拨备覆盖率(有的上市银行已经提高到超过200%),也不能改变中国银行业当下行为的不安全。因为贷款到了历史高峰,且不是高出一点点。但这不是银行自己能够做主的,也未必是银行合理的经营逻辑。

  (作者系上海独立财经观察人士)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银行业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