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乔志峰
“单位不是没钱发,而是愁找不到名目。”某电力央企工作的李某透露,“我们单位员工每月都有报销任务,即1500元的超市购物和1000元的汽车油票,完成任务就等于报销了2500元。”据了解,该央企员工应发工资包括基本工资、津贴、奖金、非工资性收入等内容,“基本工资包括岗位工资和技能工资垫付款,而奖金包括绩效工资和月奖。”(3月10日《每日经济新闻》)
有的单位为无钱可发而愁,劳动者薪资待遇若干年原地踏步,有的单位却是钱多得发不出去,要为找不到发钱的名目而困窘。当真是“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哲人说得好:有屁不放、憋坏心脏。某些垄断央企那么多钱窝在手里发不出去,日积月累,岂不憋坏了领导为本行业谋福利的菩萨心肠!
实际上,世界上原本没有发钱的名目,发的人多了,也就成了惯例。作为实力雄厚的垄断央企,理应敢为天下先,在发钱方面胆子再大一些、步子再大一些。为了实现这一宏伟蓝图,我郑重建议垄断央企增设“发钱策划师”岗位,专门从事发钱分钱方式上的技术革新,不断推出有中国特色、符合央企企情的发钱新名目,以满足央企及其员工日益增长的发钱需要。同时,我在此还愿意无偿为央企的发钱名目支几招,如果央企领导感到我出的主意不错,高薪聘请我充任世界上第一个“发钱策划师”,我将会非常乐意。
其一,用好用透各类节日。当今社会,节日资源是非常丰富的,除了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五一节、国庆节、三八节一类,其实还有更多的节日等待我们去开发利用。中国传统的节日还有路神生日、姑姑节、祭祖节等等,世界性的节日就更是多如牛毛,国际警察日、国际消费日、世界森林日、世界水日、世界气象日、国际母语日、世界消除贫困日等等等等。据不完全统计,大大小小的各类节日加起来起码有上百之多。“发钱策划师”应在日历上将所有的节日标注出来,届时统统提醒领导发放“过节费”。如此一来,央企岂不是隔三差五就能发一笔钱下去了嘛。
其二,多举行活动。只有勤折腾、善于折腾,才能把钱从公家兜里掏出来揣进自己的腰包,而举行活动则是效果最好、最名正言顺的折腾方式。不说别的,就说举行一次运动会吧,就可以给参与比赛的人员发放置装费、营养费、训练费、辛苦费等等,夺得了名次有丰厚奖金,未取得名次发放安慰费。至于不参加比赛的观众,当然也应该有补助可拿嘛。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举办卡拉OK大赛、交谊舞大赛甚至“助学西部行”一类的活动,打着冠冕堂皇的旗号行公款旅游、公款消费之实,这钱不都折腾出去了嘛。
其三,充分挖掘本行业的潜力,肥水不流外人田。据一本书披露,国内各大航空公司的每位在职普通职工每年均可以享受两张甚至两张以上的免费飞机票;一些银行把单位自行开发建设的商品房用低于市场平均价格的内部价向职工出售,其内部职工特别是管理层,在贷款买房时享受利息全免或者低息的福利;电力系统职工每年可享受几十到几百度不等的免费“福利电”;电信职工装电话、打电话都不用付钱;邮局的人寄信不贴邮资;供电局的职工敞开用电;铁路、民航的职工坐上十万八千里亮亮工作证也不用付一分钱;煤气公司职员家里的煤气管道不用安装煤气表敞开用……这些先进经验都值得认真总结和推广嘛。事实证明,发钱名目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策划得当,总是能挤出几个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