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士兵:怎样梳理复旦研究曹操DNA的意义

2013年11月13日14:06  海外网

  最近,复旦大学课题组宣布,他们完全确定了曹操家族的DNA。由此,曹操生平就有了新的结论,比如,“曹操之父来自家族内部过继”、“曹操既非曹参后代亦非夏侯氏抱养”。

  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说,复旦大学完全就是“吃饱了没事干”;还有人说,这不止是浪费科研精力,还是乱花科研经费,得查处;当然,也有人说,人家这是在以炒作来宣传科学,玩得妙极呀。到底是无聊,是炒作,还是科学,一时间,争论激烈,难以说清。

  越是别人说不清的东西,我认为,当事人以及参与争议的主体,都应该获得最大的自由表达空间,都应该坚守自己的独立性,那样,真理才会越辩越明,才会在争辩中重新发现事情的意义。

  梳理复旦研究曹操DNA的意义,也必须恪守这样的逻辑框架。有争议不是坏事,关键是各种主体都能从争议中,去检阅自身是否存在有悖科学与理性的东西,最终释放出应有的公共价值。让科学的归科学,让价值观归价值观,让公共监督的归公共监督,这样,复旦大学摆弄古人DNA的热闹,才会是有意义。

  对复旦大学来说,只要坚持自己对古人基因的提取,符合科学逻辑支撑,并且能够通过科学理论和实验来证明,这个路径可以产生特定的文化价值与科学价值,这种研究就不是一场笑话,反而还可以因此扬眉吐气,踩着那一堆口水走向科研的高处。

  当然,现在尽管复旦也把对古人DNA的研究摆到生命科学、历史学和人类学的框架下来阐述,但是,给出“完全确定”的结论,让人感觉还是在自说自话,乃至是一种狂言。未经更为权威独立的科学认证,就推出百分百确定的宣言,当然有点不理性。

  更何况,这些年,也不乏很多无聊无厘头甚至无节操的所谓科学研究。网上列举的有,上海社科院张结海教授“章子怡的伟大被低估了一百倍”,北京语言大学的周思源教授研究出“梁山108将里43位不是好汉”,武汉大学梅朝荣教授研究出“诸葛亮是中国最虚伪的男人”……这些研究都让人感叹离科学与文化很远,离炒作与利益太近。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对复旦这次研究保持警惕,甚至很不信任的原因。毕竟,这种结论就是在形成一个标准,除了可以重新书写曹操生平,更可以界定一些文物古迹的真伪。比如,此前引起极大争议的河南安阳曹操墓,也可以由此获得辨识。这背后,将会关联着怎样的历史文化判断,将会牵动着多少的现实利益格局,不难想象。更何况,依照这个科学框架,复旦大学接下来还将研究孔子和尧舜禹是否为真实人物,还可能研究更多古人的家世生平和古物古迹,这将会挑战到多少文化和利益的敏感神经,不难想象。

  所以,复旦研究曹操DNA,绝不能当成小事来看待。现在,复旦大学必须以科学精神真正回应公众质疑,相关部门也必须严格监督和审查这项研究的严肃性与科学性。社会舆论的关注,也应该真正聚焦到研究的科学性上来,而不应该盲从跟风地嘲笑调侃。只有符合科学逻辑、科学理性,只有符合真实性,满足独立性,复旦研究古人DNA才不会沦为无聊炒作,才可能回归科学,释放出更多的公共责任与价值意义。

  (单士兵,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编辑:SN090)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环球时报:中国应积极救援菲律宾灾民
  • 管清友:全面深化改革的里程碑
  • 北京晨报:衡量舆论善恶 标准别太自我
  • 重庆晨报:研究DNA揭曹操身世意义何在?
  • 北青报:靠“女神”执法,更须解决摊贩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