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一山:儿童扶老人案,舆论别再穷追猛打

2013年11月25日13:40  海外网

  今年6月,四川达州三名小孩扶摔倒老太,却被指肇事。事件拉锯5个多月后,公安机关认定老人敲诈勒索,给予老人与其子行政拘留等处罚。但老太仍坚称自己是被小孩撞倒的,甚至赌咒称:“如果我骗人,我全家死绝。”因不服公安机关处理决定,老人一家表示将申请复议。

  和以往涉事双方各执一词的同类案件不同,此次有多位现场目击者出面为孩子作证。至少在证据层面,老人一家脱不了“讹人”的嫌疑。也正因如此,绝大多数舆论都在谴责老人一家的不当言行,此案例似乎也成了“老人变坏”的新佐证。但需要提醒的是,即便老人确实说了假话,她也已经受到应有惩罚。舆论不妨得饶人处且饶人,更不必把个案上纲上线,变成对老年人群体的“攻击”。

  每每遇到类似事件,舆论往往喧嚣四起。若行善反遭冤,确实是对人心善意的致命打击,激起公愤也在所难免。然而,我们也要看到,世事的复杂程度,有时候超出想象。并不是每一次类似事故,都是行善被冤,也不乏有人是肇事之后,反称自己行善。每起个案都不尽相同,相对稳妥公正的办法,还是由公安机关或者法院根据证据和法律,厘清是非,惩恶扬善。

  在经历了诸多“摔倒纠纷”之后,舆论也该渐趋理性。舆论可以反省制度,可以衡量人心的利弊得失,但是不必在一起个案中“清算一切”。比如在这起案件中,即使老人一时糊涂举止不当,我们也不应该把所有“为老不尊”的帐都算到她头上。其实,在法律已展现其“铁面无私”的时候,社会舆论若能呈现“温情”一面,或许能帮助那些一时犯错的人回头是岸。

  最新报道称,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记者依然不断涌向涉事家庭,这不仅让老人一家承受压力,几个孩子的家人也心怀忐忑,担心打搅孩子,希望媒体“冷”下来。

  的确,此次纠纷发生在老人与孩子之间,哪怕出于“尊老爱幼”的传统,舆论或许也该多一些克制。若没有新证据足以推翻之前的处理决定,就到了媒体该降温的时刻,还当事人一个清静。尤其对于涉事的几名儿童来说,过多暴露在媒体面前,持续介入复杂的人情世故,这对他们的成长又有何益呢?

  别指望在一起“儿童扶老人案”中,看透所有的人间善恶。在已有法律裁决的前提下,将媒体的聚光灯持久聚焦于个案,并将其夸大成对群体的批判,不仅会给当事人构成难以承受的压力,造成超出必要程度的伤害,对整个社会也无甚裨益。法律要罚当其罪,舆论也该止于当止。

  (敬一山,海外网特约评论员)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编辑:SN090)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京报:达州老太讹诈或冤枉,用法律说话
  • 环球时报:挑战中国防空识别区,日本在过嘴瘾
  • 新京报:青岛原油泄漏有没有及时疏散民众?
  • 朱少华:开发商何以如此疯狂?
  • 环球时报:总书记亲临青岛传递出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