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卫列:建生态城镇,纠正工业文明弊病

2013年11月28日07:25  环球时报

  贾卫列

  中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由于农耕文明的落后,人们只看到工业文明的积极因素,而对工业文明严重破坏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视而不见,从而对现代城市化生活顶礼膜拜。伴随工业化而来城镇化,加速斩断了自然生态循环的链条,这是一条与生态文明建设背道而驰的发展之路。

  现在各地城镇化有一大倾向,盲目扩大城镇数量和提升所谓的城镇档次。一些地方的“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重点放在光亮的表面,普遍忽视生态要素。从长远来看,城市化的弊病会在中国广大城镇、农村复制,这对中国的未来、对百姓的福祉都将是灾难性的。“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城镇化的定向,强调“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也是用制度建设来纠正用工业文明思维下的经济规律来创建生态城镇的狭隘发展之路。

  伴随工业化的城镇化在中国已走进死胡同,必须赋予城镇化以新内涵。新型城镇化要以生态价值为导向,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把工业化人为中断的生态循环链条重新链接起来。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根本上保护广大农民的利益,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新型城镇化不是追求城镇的扩大,而是符合自然生态循环的规律,建立一个区域生态循环系统,全方位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从而带动传统乡村社会的回归进而向生态农村的发展。

  新型城镇化必须构建全新的产业结构。在赋予传统产业结构中的生产、加工、交换、消费部门生态化内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大力发展生态信息、生态管理、生态教育、生态保健医疗、生态咨询、生态技术研究等“生态服务业”,建立起新的“分解”部门(有益微生物分解、污水垃圾处理、废品回收等)、还原部门(将分解后部分物质还原于自然)、再生部门(将可利用的物质重新加工利用),从而将“生产—交换—消费—分解—还原—再生”环节重新贯通起来,打造城镇的循环经济体系。

  当前,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重点抓好两项工作:一是完善城镇的排污系统。下水道被誉为“城市的良心”,如果没有完备的下水道系统、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一个地方的城镇化就不可能真正实现。二是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食品加工业是生态产业的核心,它可吸纳大量劳动力,没有食品加工业就没有农业商品化,农业就会失去市场导向。

  从农业文明社会过渡到工业文明社会,两种社会形态并行了很多年。同理,从工业文明社会过渡到生态文明社会,两种社会形态也将并行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在新型城镇化道路上,有智慧的政府、企业、公众会尽早用生态文明的理念取代工业文明理念,并相应调整生产方式。不愿改变观念和行为方式者注定付出代价!▲(作者是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副院长)

(编辑:SN090)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京报:放假安排,没有最完美只有最民意
  • 北京晨报:空气污染费别收错对象
  • 北青报:张艺谋是否超生,计生部门不可搪塞
  • 公方彬:中国人不信金钱又能信什么
  • 新京报:动车撞作业人员,管理方别急着卸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