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根据中国提倡设立“世界城市日”,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感召力、影响力的认同,是中国负责任大国作用的体现
近日,联合国大会第二委员会一致通过决议,将每年10月31日设为“世界城市日”。这是中国首次在联合国推动设立的国际日。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第一次以城市为主题,唱响“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其间发布的《上海宣言》向世界呼吁,建设和谐城市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解决之道,倡议将10月31日定为世界城市日,以激励人类为城市创新与和谐发展不懈奋斗。
人类发展的文明史也是城市发展史。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世界各国推进现代化必经的历程。联合国数据表明,当前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2011年到2050年全球将新增人口23.32亿,城市人口增长26.2亿,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以城市为主的新阶段。
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收入水平,往往与城镇化率成正比。居民收入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城镇化率一般达到80%。麦肯锡公司数据显示,在2025年左右,全球600个城市创造的GDP将占全球GDP总额的2/3,城市和大都会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目前风起云涌的城市化浪潮正由发展中国家推进。预计2007年至2050年期间,世界将新增31亿城市人口,其中29亿来自发展中国家。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发布《全球城市发展报告》显示,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城市中,3/4来自亚洲、中东、拉丁美洲和非洲。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经验表明,当城市化率达到40%—60%左右,经济社会发展将面临一系列挑战。资源危机、环境恶化、社会矛盾凸显,各种“城市病”困扰城市发展。如今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更为复杂,资金不足、竞争激烈、人口多,经济对外依赖严重……
本轮城市化浪潮的种种潜在危机,引起广泛关注。联合国副秘书长霍安·克洛斯呼吁,“各国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应制定相应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使城市成为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进步的载体。”在当今相互依存的世界,能否处理好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不仅决定着发展中国家的命运,也关乎人类社会的未来。
然而,治好“城市病”没有万能药。根据不同环境、处境与传统因素对症下药才能让城市化健康推进,相互交流借鉴也是走好城市化道路中可贵的照明灯。
中国开启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城镇化进程,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迅速提升到目前的50%以上,仅用30多年时间就达到英国用200年、美国用100年才实现的城镇化水平。中国怎样破除城乡壁垒,走出一条以人为核心、注重质量的新型城镇化之路?中国大胆探索与实践,也愿意同世界分享交流。
“世界城市日”的设立,将为各国加强在城市化领域合作提供契机。每年的10月31日,人们不妨在匆忙行进中驻足思考、共同探讨,如何实现城市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如何在开发建设中守护城市的灵魂、如何让城市承载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梦想?
中国在自信前行。人类发展进程中,将会有更多的中国方案、更多的中国智慧。
(原标题:中国方案 中国智慧(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