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副总统拜登昨天从日本抵达中国访问。他在日本时,围着他转的关键词几乎只有“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这一个。他一进入中国,大概马上感到谈话空间一下子扩大了很多。东海防空区自然是焦点之一,但它只能是“之一”。
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是亚太实现长期和平稳定的基石,中美合作的战略意义不会因某个具体分歧而瓦解。目前东海出现紧张,但它有很大一部分是日本为烘托悲情而制造的泡沫,中国无意在军事上主动挑战美日军事同盟。日本故意制造危机,想促成美国的被迫卷入,引导中美最终相互摊牌。
从昨天拜登到中国的最初消息看,以及联系到之前拜登既安抚日本、又对东京的要求有所保留等表现,我们认为,虽然美国在中国设防空识别区问题上与中国有较大分歧,但中美大体驾驭了这一分歧,防空识别区的事并未扭转中美关系的基本注意力。
中美的亚太乃至全球战略都对对方成为伙伴有着现实需求,如果彼此成为公开而活跃的对手,这对中美任何一方都是噩梦。日美关系没有决定中美关系性质的力量,中美的相互重要性,不是日本在中美之间扮演什么角色就能影响或改变的。
我们相信中美领导人本次会面谈了不少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谈到双边经济议题,还谈了全球话题,谈了伊朗和朝鲜等。中日之争占不了双方会谈的太多时间。拜登不可能摆出来北京递抗议信的姿态,那样的话中方的回应也决不会太客气。
中美减少战略互疑是两国增加沟通效率的关键所在。但美方应当清楚,除了两国领导人的沟通,美方多释放中国社会能看得懂的善意信号也很重要。中国民间一直担心美国会为遏制中国崛起而利用中国与周边的领土摩擦,并且高度怀疑美国重返亚太就是冲着中国来的,我们尤其担心美国会为此采取威逼中国的动作。
中国民间的情绪不可能不对国家政策形成牵制,美国如果确无遏制中国的打算,就应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领域不主动摩擦,美国官员避免像日本官员那样,说中国公众无法接受的话。
美国常谈东亚的“平衡”以及其自身的“平衡者”角色。这些概念中国社会并非完全抵触。重要的是,中国崛起是这个国家发展的自然过程,而并非我们立志改变东亚秩序的韬略。美方所要的平衡必须能容纳中国与其发展相称的合理战略要求,不能逼已经成长的中国蜷缩着。遇中国同周边国家发生领土主权摩擦,美国应绝对避免选边站。
中国高度重视同周边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对于一时解决不了的领土争端,中国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积极倡导者。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议,按争议面积排序,中印第一,中越第二,中菲第三,中日最直接的领土争端就是钓鱼岛。但现在争端强度是倒过来的,中日第一,中菲第二,而日本和菲律宾又在亚洲同美国的关系“数一数二”,这让中国人能怎么想?
拜登此次中日行还是能让中国人看到一些美国方面的理性。至于拜登在美国使馆签证处向中国学生宣扬“美国自由”,则是美国高官访华的“例行表演”。美国人会发现,中国社会并未对美国的外交表现有太高期待。美国也不该戴有色眼镜看中国的所谓“民族主义”。美国或许应当想,连中国这种儒释道浸染的温和社会都对美国有了“民族主义”情绪,那么美国是否真的需要对其行为做些调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