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焜:以更科学的标准论英雄

2013年12月11日07:37  人民网-人民日报

  政绩考核指挥棒真正发挥效力,要高高举起,更要落到实处

  中组部对地方领导政绩考核的新规一经公布,便引起广泛关注。看看各媒体和新闻网站上的醒目标题吧:“不再以GDP考核干部”、“任期举债将作为考核指标”、“新官再不敢不理旧账了”、“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蛮干者要被问责”……足以想见,这一考核体系新导向,势必对地方党政干部的施政行为产生深刻影响。

  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施政行为。在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中,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有之,一张蓝图绘到底、功成不必在我的有之,一心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有之。然而,也有一些地方一味追求GDP,把百姓的需求、权利和幸福,遮蔽淹没在冷冰冰的数字后面,牺牲环境换取高速发展的人有之;把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当作终南捷径的人有之;漠视群众疾苦,不理旧账、“前任建后任拆”的人有之。其带来的后果是:经济指标高了,环境污染了;标志性工程建起来了,地方负债累累了;大拆大建多了,社会矛盾激化了;GDP上去了,政府公信度下去了。

  从“十二五”规划对GDP增速不再作硬性量化要求,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要求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对于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发展、党政领导需要什么样的政绩观,中央态度越来越坚定,指向越来越清晰,要求越来越具体,而肩负政绩“指挥棒”的考核体系,也在不断探索、改进、完善。此次中组部公布的政绩考核新精神,就是进一步清晰传递中央信号。

  抓住了考核“指挥棒”,可谓抓住了地方领导政绩观的命脉。可以想见,在考核新导向的驱动、约束下,在选人用人新依据前,那些宁可增长速度降下来、也要保护生态环境的领导干部,可以轻装前行了;那些埋头苦干、重视民生改善、注重社会和谐的领导干部,将获得更多认可;那些任上虽没留下什么标志性工程、却为后任栽下大树的干部,将有望更受重用。而那些不惜牺牲环境换经济增长、不计成本搞政绩工程的干部,不仅会被念起“紧箍咒”,难靠“数字出干部”,还可能招致问责。

  指挥棒要真正发挥效力,要高高举起,更要落到实处。一些地方,GDP至今仍是一些官员引以为傲的政绩,一些干部身上,“功成不必在我”的发展观念仍属稀缺品质,这当中既有考核体系不健全的因素,也有另一个重要原因:政绩考核,不仅是一个“考什么”的问题,还必须特别重视“怎么考”、“如何用”。如果大拆大建的市长屡有提升、好大喜功者吃香的现象依然不断、经济增长跑得快的地区总得表扬,怕是很难抑制住冒进浮夸的冲动。这也正是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要一再强调“关键在落实”。

  比如对政绩的分析。中央导向很明确,既看发展成果,又看发展成本与代价;既注重考核显绩,更注重考核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然而,发展成果容易看得见摸得着,发展成本与代价却往往存在模糊空间,“谁来评价”,“什么标准”,结果可能大相径庭。显绩容易考察,潜绩往往滞后,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这种情况下,组织部门如何考察得准、考察得实,绝非一个原则性规定可行。

  对地方领导而言,需要把中央的要求落实到发展蓝图中、体现在政府实事里。这是政治要求,也是发展命题。对组织部门和上级领导来说,需要牢牢把握新导向,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干部政绩的根本标尺,让干部政绩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考验,这是党的宗旨所在,也是时代任务所需。

  已近岁末,年度考核即将来到,新一年的发展计划也将展开,期待各级干部能够对照新要求,走好施政的“下一步”……

 

(编辑:SN090)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京报:雾霾不可能有所谓的“正能量”
  • 环球时报:朝鲜稳定符合中国的利益
  • 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梦与美国梦可以相通
  • 环球时报:住井人牵动对社会主义的特殊期待
  • 新京报:母亲毒杀脑瘫儿,救助失灵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