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勃:善听善观,让网络更清晰

2013年12月12日08:13  青年时报

  时报评论员 庞勃

  只要我们能从自己做起,善听、善想、善说、善观,那么不仅可以让新媒体上许多东西变得清晰可见,而且还构成一种彼此相顾的力量

  微信、微博、QQ,找不到WiFi就急得跳脚,人们生活在信息的海洋中,被牢牢地罩在网中央。这就是21世纪初青年们的生活现状。

  21世纪,一个发展与崛起的时代,无处不在的互联网快速传递的信息让世界的两极都不再遥远。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其中10到39岁人群占全部上网人数的78.8%。

  神通广大的网络世界很精彩,对社会舆情的影响更是巨大的,也给沁润其中的新闻从业人员大获其利。有多少新闻事件是从一个点击、一次转发引爆全国,甚至惊动中央。但是,就像硬币的正反面,网络世界也同样陷阱重重,从“谣翻中国”的“秦火火”到借维权敛财的周禄宝,从组建色情网站上千人裸聊的佳缘聊吧到涉及29个省区市的贩枪网络……

  大谣、小谣、官谣、民谣跻身其中,一时间网络世界空气污浊,甚至有着井喷的不良趋势。有资料显示,近年来,80%的未成年人犯罪与网络负面影响有关。

  在这样一个人人都是自媒体、个个都带着小喇叭的时代里,一件事被曝光,不少网民都第一时间进行转发,唯恐落后。虽然,真相往往会走得慢一些,但是激烈的竞争,制造噱头、追求转载率,往往让人们失去了存疑精神。

  许多网络事件就像剥洋葱,总有一层会让一些青年无所适从,别怕,青春最大的意义就是自己的工作能有价值。从北京奥运会到上海世博会,从汶川、舟曲、玉树到芦山地震,甚至从今年盛夏杭州青年志愿者的“敲门行动”无不从微博到QQ甚至是微信朋友圈上一次又一次的转发,每一次点击鼠标都是正能量的体现,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这就是凝聚当代网络时代青年力量最好的例证。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只要我们能从自己做起,善听、善想、善说、善观,那么不仅可以让新媒体上许多东西变得清晰可见,而且还构成一种彼此相顾的力量。

  青年,终将老去。然只要梦想不灭,则希望永在。

 

(编辑:SN090)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京报:高院庭长“开房”不一定是私事
  • 人民日报:“家风”可正源头清
  • 环球时报:春节假期来回挪岂不成了“朝三暮四”
  • 解放日报:爱国,情怀和尊严的传递
  • 椿桦:法官与女律师开房“研究”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