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利:高校综合改革要遵守市场规律

2013年12月23日10:47  北京日报

  市场对资源配置从发挥“基础性”到“决定性”作用的变化,是改革开放实践的必然结果,是党的十八大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大理论突破。高等学校要联系当前高等教育的实际,清醒、敏锐和深刻地认识这一变化。  

  当前,市场介入高校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市场给高校之间带来了激烈的竞争,更是不争的事实,大家都在争取教育经费、科研基金、优质生源和师资,而且这种竞争更多的将是市场化的,而不再是行政化的。高校不是企业,但要按照市场的要求提高办学质量;按照市场的要求选人用人、调整招生计划录取学生;按照市场的变化趋向调整学科专业;按照市场的需求导向安排课程门类和开展科研活动,等等。

  我国学者将影响高校办学行为的市场分成了几类,很有启发性:一是高等教育服务市场,高校是提供服务的一方,学生和家长是接受服务的一方;二是科技知识市场,高校是科技知识的出售者,企业和政府是购买者;三是劳动力市场,高校是劳动力的提供者,用人单位是劳动力的需求者;四是资金市场和资本市场,高校是资金和资本的需求者,政府、个人、组织或企业等是资金和资本的提供者。高校已经离不开市场,所以,高校要勇敢地进入市场、利用好市场。

  高等学校进入市场,并不是说离开政府“单干”了,而是要服从政府的管理,适应政策的监管。新形势下,政府对高等学校的管理内容和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更加关注宏观调控和有效的治理,如对高等教育进行科学布局、制订相应的竞争规则等等。正如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的:“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强化国家教育督导,委托社会组织教育评估监测。”

  高校进入市场,必然要求其善于驾驭市场,利用市场规律和规则提高办学质量。

  首先,高等学校是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科学定位的,不应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适应不同层次需求之别,只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之分,各类型的高校都有精品、都有高质量,都是针对市场不同的需求人群,划分不同类型。

  其次,研究和利用市场规律为我所用。市场是以利益作为取向的,高校要主动融入市场、服务社会,研究教育规律促进自身的改革和发展。高校最大的资源是智力资源,要融入市场,就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有效利用市场的竞争规则参与市场竞争,抓住并开拓生源市场、就业市场、科学研究市场、社会服务市场等等;借鉴市场规则在内部办学机制方面进行创新,完善内部治理结构,进行投入产出绩效分析等等;根据市场环境及需求变化,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设置等等。

  再次,把握好市场取向和高校办学理想的统一。市场是以利益为取向的,而高校办学的理想和追求是培养人,就是关注人的发展、对人类先进文化和崇高精神发展怀有使命感,这是非功利的。一定程度上,两者之间存在着矛盾,需要注意并处理好,既要进入市场,按市场的规则和规律办事,又要把握住办学的理想和追求。

  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是,由政府管、学校办、社会评,“管”“办”“评”分离,来自市场的第三方评价必然会对学校的办学导向产生深远的影响。总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由发挥“基础性作用”走向发挥“决定性作用”,必将深刻地影响到高等教育领域,高校应清醒认识、主动融入,驾驭好市场规律,促进自身的改革和发展,推进首都高等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作者为北京联合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原标题:高校综合改革要遵守市场规律)

(编辑:SN093)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环球时报:狂热同中国对抗的安倍像“疯了”
  • 京华时报:准生证乌龙不能由百姓埋单
  • 人民日报:中国道路为什么走得对——写在改革开放35周年之际
  • 环球时报:否定毛泽东,少数人的幼稚狂想
  • 广州日报:奥巴马“败”给普京,“输”在内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