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庙会,各类食品消费高度集中。昨日大年初一,北京市食药监局对龙潭、厂甸两大庙会的食品安全展开首次检查,厂甸庙会多个食品摊点因存在不同问题,被责令立即整改。市食药监局表示,对庙会上热销的牛羊肉串,将用DNA技术手段进行抽检,防止混进掺假肉。目前已从多个庙会上抽取了近百个牛羊肉串的样本,送到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及评估中心的实验室进行DNA检测,一旦发现有问题,立即对食品及相关原材料下架处理。(2月1日《新京报》)
到春节庙会上为热销的牛羊肉串鉴定DNA,这表面上看是积极的作为,但是,在我看来这连亡羊补牢都不如,更像是在作秀。到庙会上鉴定DNA对于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显得晚了点。
首先来说,既然是春节庙会,这个庙会就有了时间的限制,这个时间就是春节期间,这个庙会能有几天?也就五六天或者是七八天吧。而对于DNA的鉴定,这些执法部门是没有技术力量的,他们只能依靠别人的力量,这个力量就是具有DNA鉴定能力的专业部门。而眼下正是假期,这些部门即使有值班人员,那鉴定的速度也会和正常工作日有区别,会比平时慢很多。最关键的一个因素是,DNA的鉴定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资料显示,最快也需要两天时间。当我们的执法人员,到庙会上鉴定牛羊肉串的DNA的时候,在没有取得造假证据的时候是不能查封人家的摊点的,也就是说要等到DNA鉴定结果出来之后,才能查封。拿到了肉串,再送到有关部门,再到有关部门给出结论,这需要多长时间?等确定了是假牛羊肉的时候,庙会也早就结束了,对于消费者而言,他们该吃的假肉已经吃过了。
其次,庙会上的牛羊肉串摊点,是流动的,他们有的不会在一个固定的地点,即使在固定的地点,也不见得会将整个庙会坚持完,有的兴许就会出售几个小时,或者是几天就走了,等你鉴定了DNA,再想找他们的时候,到哪里去找呢?最关键的还在于,这些销售牛羊肉串的都是小本经营的草根们,他们不是屠宰户,也不是牛羊肉的经营者,他们的产品来源于市场,来源于食品公司,来源于宰杀环节,在销售牛羊肉串这个环节才想起来鉴定DNA,也就失去了最大的意义。
对于有关部门来说,监管掺假的牛羊肉是职责所在。与其在庙会环节下力气,与其在牛羊肉串摊点下功夫,倒不如把关口前移的好。如果需要动用DNA这样的技术去鉴定的话,为什么不在超级市场动脑筋,为什么不在农贸市场动脑筋,为什么不在肉食公司动脑筋?
关注市场的源头,也就关注了市场的终端。正如我们要加强自来水管理的时候,把力量放在自来水的水源上,就比放到老百姓的家里要好得多,当不达标的水已经流到了老百姓的锅里的时候,再鉴定就会让鉴定的意义大打折扣。
当一块块掺假的牛羊肉已经被烤制成了肉串的时候,当一个仅仅存在几天的庙会上有了掺假牛羊肉的时候,当很多游客都在喜滋滋地吃着掺假牛羊肉串的时候,才想起来要用DNA手段鉴定,这不是为时已晚了吗?
(原标题:[来信/来论]到庙会上鉴定肉串DNA更像是作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