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评论员洪乐风
短期来看,涨价可能会增加部分刚需的生活成本。但是,随着配套的周票、月票,特别是在高峰时段人流的适度回落,民众出行感受会有所改观。
日前,北京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下半年将要调控全市公交系统票价。尽管具体的方案、时间及方式还未明确,但是北京地铁“两元时代”的终结,几成定局。回顾去年以来关于地铁调价的种种争议,民众最为关切的还在公平与公益。那么,面对即将调整的票价,我们应当如何认识地铁的公益性,以及其所承载的公平价值呢?
2007年10月以来,北京地铁实行单一票制,全程两元。低票价政策对北京公共交通发展起到了明显的助推作用。奥运会期间,低票价政策提高了北京公共交通的使用效率,缓解了路面交通压力。目前,北京的公交出行在全国城市中居于首位,低票价不仅吸引市民选择公共交通方式出行,而且也促进了路网建设的完善、公交运力的增强。
北京低廉票价的背后是不断上涨的公共交通补贴。以地铁为例,据测算,每一张两元地铁票的背后是平均4—5元的运营成本,为了维持廉价票制,需要公共财政大量补贴托底。
目前,北京地铁从最短的一站400米,到最长的全线88公里,都是两元票价,并不是科学的定价机制。多乘坐就要多付费,没有太多的道理可讲。并且,与其他城市相比,最短距离的两元钱也明显偏低。因此,仅从经济规律的形式上,下一步的调价也很可能以两元钱为基础标准,按距离来分段计价。
再往深了说,民生钱一共就那么多,都拿来补地铁,对别的领域公平吗?最近七年来,北京财政累计补贴公交931亿元。过多的钱投在地铁票价上,可能会影响新线的建设、其他交通方式的发展,不利于对地铁拥挤状况的改善。还要看到,当交通补贴占到民生支出7.9%的时候,本应得到更多扶持的孩子上学、老人看病,可能都被剩下的一两元的出行费用给挤占了。
所以,这次改革从更大格局上凸显了民生的实质公平。短期来看,涨价可能会增加部分刚需的生活成本。但是,随着配套的周票、月票,特别是在高峰时段人流的适度回落,民众出行感受会有所改观。同时,更有针对性的补贴,如对弱势群体的直接转移支付,还会扩大他们的消费选择权,展现更为全面的社会公平。
当然,实质公平最根本的层面,还在机会公平。之所以扎堆就业,之所以宁愿蜗居、不愿还乡,之所以寒风凛冽中还捧着煎饼果子在地铁口被限流、被排队,“北漂”们很大程度是迫不得已。如果通过地铁票价的调整,将省下来的民生支出更多投向区域均衡发展,比如京津冀的协调互补上,从而疏导一部分远郊人口就近就业,这是缓解地铁票价焦虑更为治本的办法。到那时,我们没准还得像伦敦地铁一样,以折扣票价来吸引人们乘坐呢。
相关报道见A13版
(原标题:地铁票告别大锅饭有利于实质公平)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