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家
只要信息不是杜撰的,公布总好过掩藏和沉默。如果没有权威信息滚动播放,只会有更多的谣言和小道消息滋生。
自从3月8日马航MH370失联之后,全世界的公众和媒体都在追逐各种“最新消息”,目前最新的“最新消息”是,昨天澳大利亚宣布发现疑似马航客机物件。但经历了几轮翻来覆去的信息轰炸之后,许多人对这则消息已不再感冒。近日网上流传这个段子颇能反映人们的新闻疲劳——“航班失联十来天,每天上午是造谣时间,下午是辟谣时间,晚上是竞猜时间。”不仅网友有这样的观感,还有媒体总结说马航事件在舆论空间陷入了谣言的“漩涡”。
这些轻巧的议论,忽略了这件事中发掘有效信息的真实难度,同时也是对搜救各方、信息发布方和媒体这些天表现的误读和贬低。
坦率而言,迄今为止公众能够看到的真相,与他们对这桩奇案的信息饥渴程度并不相称。从开始到现在,不只后方的媒体和“观众”,连前线的搜救者都多次受到信息的干扰。但平心而论,这些天推动新闻进展的主力,并不是谣言和阴谋论,而是不断流动的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并不代表真实信息,有些有效信息甚至后来被证实无效,但在未得到证实或证否之前,人们传播这些信息、推动的相关行动都是有意义的。比如前几天中国、越南等国在南海开展搜救,事后虽然被证明是没必要的,但以当时的信息掌握程度,各国第一时间派出力量在可疑地点搜救,这是对生命负责的表现。我们不能事后诸葛亮地否定人们当时的努力。
这次航班失联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搜救工作如此,对新闻传播也是如此。看了第二天的新闻再来嘲笑第一天的报道,这很容易。但第一天的新闻出现时,人们并不能预料第二天的进展,更无从根据未来的信息指导行动。
其实,人们之所以总有“信息不断被推翻、否认”的观感,正是各种信息及时公布的结果。试想,如果有关各方在找到航班之前一直不发布消息,等到拿出“完整的真相”,再来场一步到位的新闻发布会,这样大家就满意了吗?当然不会。
相反,权威信息的不及时只会诱导谣言的滋生和传播。事实上,这一事件的重要程度和蹊跷程度,早已决定了它的受关注程度。如果没有权威媒体动态滚动播报的“马来西亚方面消息”“越南方面消息”“美国方面消息”“澳大利亚方面消息”,人们也许只会传播更多的“匿名航空专家分析”“绝对靠谱的马航事件真相”“朋友的表妹在英国看到……”
只要所有信息不是杜撰的空穴来风,公布总好过掩藏和沉默,信息流动的过程,也是辨别正谬的过程。这次微博、微信上也有一些谣言接连出现,但随着权威信息的迭代披露,那些老的谣言早已失去市场,一些新的谣言也正丧失魅力,它们彻底失效只能等待真相进一步曝光。
当然,应该理解人们对真相的渴求、对生命的关注,但公众也应对各种信息的涌现有心理准备,对真相的逐渐浮出保持耐心。
□西坡(媒体人)
(原标题:“上午造谣,下午辟谣”误读媒体信息发布)
闂備礁鎼崐缁樻櫠濡も偓椤繈顢欓悙顒€顎忛梺鎸庢煣閸曟ɑ绂掑☉銏$叆婵炴垶鐟ч悡顖炴煙楠炲灝鐏柟宄版嚇瀵挳鎮㈤崨濠冪槕闂佽崵濮甸崝鏇犵礊婵犲洢鈧倿鍩℃导鍗炴贡閳ь剨缍嗘禍婊堝礂婵犲嫮纾煎ù锝夋涧婵¤櫣绱掗崣妯哄祮鐎规洏鍔岃灒闁兼祴鏅滈幆锝呂旈悩闈涗粶闁诲繑绻堥獮澶愭晸閻樺啿鍓梺绯曞墲濞叉繄绮堢€n喗鍋i柛銉戝懎鈪甸梺缁樼◤閸庣敻寮鍛殕闁告劖鍎冲▓鏌ユ⒑閸涘﹥绀€闁靛洦岣跨划顓㈠磼濠靛嫪姹楅梺鐟扮仢鐎氼喚澹曢敓锟�闂備胶绮崝妤呭箠閹捐鍚规い鏃囧Г娴溿倖绻涢幋鐏活亜顕i幎鑺ュ仯闁搞儳鍏樺顕€鏌涙惔顖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