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涵涵:夺刀考生能否保送 舆论别太急躁

2014年06月07日17:05  法制日报 收藏本文

  5月31日,在宜春市区至袁州区金瑞镇的一辆公交中巴车上,一名歹徒将5名乘客砍伤,当歹徒继续举刀要伤及更多乘客时,高三男生柳艳兵不顾自身被砍的剧痛,上前夺下歹徒手中的刀。事发后,他与另一名同学被送医院救治,两人因伤情严重,无法参加6月7日的高考。

  (6月6日《信息日报》)

  还未步入2014年的高考考场,柳艳兵就提前遇到了人生大考,在公交车上奋不顾身勇斗歹徒,多处受伤。这个高三考生用自己的勇敢和正直给出了一个满分答案。

  现在,柳艳兵伤势严重不能参加今年的高考,有媒体呼吁能否通过保送这条渠道,帮助他实现这一人生愿望?对此,笔者认为舆论太过急躁。

  当下,柳艳兵最重要的任务是养好伤,而当地媒体现在就拿出众多“保送名牌大学”的事例予以力争,是否操之过急?无论是汶川地震中被保送大学的四少年,还是玉树地震中连救4人的小英雄尕玛朋措,他们都有一个显著标签:抗震救灾。在不可抗拒的大自然灾难面前,给予非常时期表现卓越的人们以特殊鼓励,具有极大的心理抚慰和象征意义。

  柳艳兵遭遇的是一个歹徒,涉及刑事案件,由此而引发的人身伤害和精神损失应当依据法律追偿,倘若因此保送名校,在千军万马抢过独木桥的激烈竞争背景下,或将引发一些人为的负面效应。

  当然,柳艳兵见义勇为的精神无疑值得广泛宣传和称赞,但高考作为当下最公平的选拔制度,人人遵守高考规则至关重要。故而,基于公共利益和现实案例,动辄保送的口子还是慎开、少开为妙。

  社会褒奖见义勇为英雄,可以有诸多形式,赋予荣誉称号、奖金、提供帮助等,大可不必非用保送名校作为馈赠品,妨碍教育公平。当见义勇为精神拭去了功利的尘垢,才愈显其高洁与伟大;而高考谨守固有的纪律和规则,才愈显其公平。

  斯涵涵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环球时报:中国不需要“绣花鞋”式民主
  • 南都:对“夺刀少年”保送不如“补考”
  • 何龙:当广场舞遇上了高考
  • 人民日报:“呵呵”为何如此伤人
  • 新京报:招远血案,别苛责麦当劳没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