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 文
关于全国70多个县市取消GDP考核一事,媒体和公众发出由衷的欢呼。对GDP不再顶礼膜拜无疑是发展理念上的巨大进步。但是,舆论数年来对GDP的持续批评,令GDP在民众心目中被妖魔化,取消GDP考核的新闻一出,就有人鼓噪该将GDP彻底逐出政绩考核体系。判断这种想法到底是否恰当,需要从GDP最原始的内涵说起。
GDP是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代表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期间所创造的经济总量有多大。如果把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比成做蛋糕,GDP代表的是做出的蛋糕有多大。
经济发展这块蛋糕,要会切,更要会做。如果蛋糕做不出来,切蛋糕无疑是一句空话;即使蛋糕做了出来,但做得太小,切起来的难度自然也要大得多。没有GDP的增长,就不可能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大学毕业生等就业困难群体创造充足的就业机会。没有GDP的增长,国家就难以通过税收等方式筹集到足够的财政收入,并将其用于文教科卫等民生支出。没有充足的GDP作为坚强的后盾,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就没有足够的资金研制航母和战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GDP不是万能的,没有GDP是万万不能的。
GDP是一个中性的经济统计学概念,为何招致公众大规模的批判和反感?问题并不在指标本身。全球两百多个国家,没有哪个不统计发布自己的GDP。在我国,GDP的问题显然是出在政绩考核环节。一方面,GDP数据的核算和上报不够规范,弄虚作假问题不易得到有效遏制;另一方面,基于GDP指标的政绩考核体系本身过于机械僵化,缺乏科学性,难以形成良性的激励机制。
用GDP考核地方官员,就像用考试成绩评价学生。评价机制要有效发挥作用,基本的底线是严格监考并有效遏制作弊现象。用GDP考核官员同样也存在如何避免作弊造假的问题。与其过度批判GDP,不如在防止统计指标造假上多下一些工夫。
首先,应避免机械设定考核标准,避免GDP数据的机械对比。不同的地区,由于历史、资源禀赋不同,要求其实现多少GDP,应当因地制宜。
既要考核GDP大小,又要考核与GDP 获取密切相关的经济和社会代价。考核GDP决不能只看GDP本身,还要看取得一个单位GDP所付出的代价,如单位GDP所对应的能耗、碳排放和犯罪率等。
需密切关注GDP的来源和影响。两个地区GDP总量即使完全相同,但如果来源不同,官员的政绩有可能存在明显差异。如果一个地区GDP绝大多数来自土地出让和房地产业,而另一个地区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知识产权,后者的状况应明显优于前者。同样,假设两个项目创造的GDP完全相同,但一个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可以更好地促进当地产业升级,则该项目优于另一项目。
在政绩考核中,GDP只是一项指标、一个工具而已。能否取得更好的效果关键取决于工具的正确使用。只要改进考核方式,把它用好,GDP依然大有可为。▲(作者是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