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恒:乌克兰危机这只是第一个周年

2015年02月23日01:39  京华时报 收藏本文

  本报特约评论员黄恒

  导致悲剧的并不是战争本身,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对美国而言,在乌克兰的中期和远期目标都没有实现呢,目前的停火,只是缓兵之计。

  2月22日,“乌克兰事变”一周年。

  一年前,前总统亚努科维奇夜奔、反对派全面掌权,以此为标识,这个东欧国家开始巨变,战争、死尸和地图的分裂显而易见,更深层次败落,自有当地人体会。前总理阿扎罗夫列举了几个数字对比:他在位时,GDP增长10%,2014年预算,GDP涨幅定在8%,而亚采纽克上任后下降了12%;那时通胀率和物价涨幅均为0.5%,目前通胀率为25%,物价涨幅为70%;那时乌克兰准备放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评级正面,现在它是个破产国家,无力偿还债务,评级为垃圾级。

  不到4年时间,阿扎罗夫政府16次提高公职人员的退休金和工资,他说,2014年本应是乌克兰社会大发展的一年,俄罗斯和中国的投资额应达到创纪录的430亿美元。这一切构想都在炮火中化成了灰烬,还有“躺导弹”的马航MH17。不过,这还不是全部,哪怕是有了“新明斯克协议”,一切也才刚刚开始,乌克兰的分裂与战争远不到结束时候,这只是第一个周年。

  因为导致悲剧的并不是战争本身,战争是政治的延续。稍微有点眼光的观察家都看得到,乌克兰政府军与东部民兵武装之间的冲突,根本动力不源于两个地区的宗教、历史和文化冲突——尽管与这些有一定关系——甚至不源于欧洲大陆上的东西对峙,而是来自另一块大陆,一种不可遏制的控制世界的野心,以及现实压力下别无选择的疯狂。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西班牙《起义报》2月11日文章说得很直白:“美国希望把北约推进到俄罗斯西部边界;希望拥有一座通往亚洲的陆上桥梁,以便把军事基地安插到整个大陆;它还希望控制从俄罗斯到欧洲的输气管线,从而控制俄罗斯的收入,确保天然气继续以美元为单位交易;希望俄罗斯更加软弱和不稳定,更容易发生政权更迭和分裂,甚至更容易受到外国控制。如果乌克兰的战斗明天就结束,那这些目标确实无法通过和平途径实现。如果制裁措施很快就取消,俄罗斯经济开始复苏,那华盛顿还怎么得利?”

  这是布热津斯基们所幻想的“驯化”俄罗斯的方法,美国情报部门2000年编撰的《2015年世界趋势》预言,2015年乌克兰将彻底转向西方。不过,美国政治家并不总是这样怀揣远见,更可能的原因是,美国其实一直只是希望利用乌克兰局势,解除自己的全球领导权危机。回顾一年前的时间节点,“乌克兰事变”全面爆发与以下新闻只是巧合吗——斯诺登做出了让美国丢尽颜面的爆料,美国及其中东盟友推翻叙利亚政权的图谋被阻止。事实上,美国在2014年一整年,都在设法制造哪怕是表面上对俄罗斯的胜利,从供应乌克兰政府军武器到经济制裁和打压油价。

  问题是,既然选择了战争,就要由战场来决定话语权,这又是让美国人很糟心的现状和历史规则。“新明斯克协议”达成的前提是什么?默克尔和奥朗德也许真爱好和平,迫使白宫点头的是杰巴利采沃那6000至8000名被包围的政府军士兵,谈判过程中,乌政府一直不承认这事,最后法国总统都急了。所以,这样的协议注定不会带来持久和平,对美国而言,在乌克兰的中期和远期目标都没有实现呢,目前的停火,只是缓兵之计。

  这场仗很可能会在基辅恢复元气后重新开打。那时候,乌克兰将成为欧洲的巨大麻烦,那时候,再到“乌克兰事变”新的周年日,柏林、巴黎、维也纳……恐怕得一起纪念了。

  相关报道见10版

(原标题:乌克兰危机这只是第一个周年)

(编辑:SN143)

文章关键词: 乌克兰 俄罗斯 美国 危机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南都:“大衣哥应发小轿车”是畸形人格的反映
  • 新京报:交警除夕夜“帮驾”有何不可
  • 京华时报:乘客意外死亡事件中的人情缺失
  • 京华时报:“抢红包毁掉春节”多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