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仁平
艾未未的现代艺术展6日起在北京798艺术区举行,引起京城一些小圈子以及外国媒体的关注。据主办者介绍,这个名为“艾未未”的展览经过了批准,它的主要内容是将一个有400年历史的明代祠堂拆解后在两个不同的展览空间内重新组装。圈内人认为,一般人会把它往现代文明冲击古建的方向理解。另据介绍,本周还有另外两个艾的现代艺术展在北京举行。
艾未未是颇具争议的现代艺术家。他是中国内地受到西方政界和艺术界支持最多的艺术人士,而在中国因政治原因知道他的人,要比了解他艺术作品的人多得多。最近几年艾不断在国际上获得奖项,既有人权类的,也有艺术类的,仅就从西方受到的关注和支持而言,他算得上是中国“异见人士”里的幸运儿。
对于艾未未的艺术水平是否真达到西方所赞扬的那种高度,中国艺术界有不少争议。一些人相信,西方下力气“捧”艾未未的出发点相当一部分是政治性的,艾也是配合着这种兴趣有意突出了自己的政治标签,弥补个人“艺术之不足”。
然而现代艺术充满了抽象性,往往见仁见智,难有优劣的统一标准。对艾未未艺术成就的尖锐否定或许与西方的高调赞扬在高度对冲,它们需经过时间的考验。
如果艾未未认为自己艺术的根在中国这块土地上,那么他这一轮的复出就有着重要意义。多创作自己可心的作品,多让中国公众了解它们,这或许是他值得补上的一课。毕竟了解他作品的国人不算多,在中国他的艺术标签与政治标签相比是相当弱的,如果他真的很在乎自己作为现代艺术家这一身份和名声的话,这显然是一个缺憾。
当局允许艾未未举办个展,被视为一个重要姿态。前一段的“恩怨”或许有望画个隐约的句号,至少新的开始成为了现实的机会。其实这个世界上围绕人的因素都是变化的,从艾未未的父亲艾青到他本人,我们已然看到政治线索的戏剧性跳跃,值得深深的反思和玩味。而对比艾未未今天所处的环境与他2011年吃官司时也不免让人细细揣摩和打量条件的变化。
上述“信号”性元素恐怕不仅是针对艾未未本人的,它有可能是更加广义上的。重要的是,善意的开始需要善意的互动反复巩固,才有可能积累出促成某种趋势的正面力量。
艺术很难脱离意识形态而存在,但专门作为意识形态旗帜打造的艺术,最后只能作为政治符号被记住。这样的历史经验值得中国各派艺术人士汲取。
客观说,中国社会对现代行为艺术尚不太熟悉,艾未未如果真能摆脱前一段的那种“政治”,创作一些开拓国人视野的作品,利用这些年围绕他形成的资源带动公众与行为艺术的接触,从“迎合西方”改为“为人民大众服务”,那将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中国的发展与繁荣需要艺术的同步跟进,中国对创造性艺术家有着旺盛的需求。艾未未会成为中国人也公认的这样的艺术家吗?如果是当然好。也许艾到了为其带给政治的争议翻篇的时候,他在艺术史上留名值得成为他本人和其至亲好友的共同期待。(作者是环球时报评论员)
文章关键词: 艾未未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