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戈:警惕有人借牛市从实体经济抽血

2015年06月19日06:01  环球时报 收藏本文

  刘  戈

  沪指昨日重挫3.67%失守4800,又给红火的牛市平添了波澜。就在证监会上周末重申严查场外配资之后,本周股市接连下跌。监管部门已亮明态度,尽管利益相关者一再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国家牛”的概念,试图进一步推高股市行情,但只要具有常识和理性的人就都清楚,充满投机氛围的股市对中国经济并不完全是好事。

  回顾2006到2007年的那轮“疯牛”,教训可谓深刻。从2005年末开始,中国股市在22个月里从1080点升至6124点,涨了4.67倍。股市暴涨暴跌并未增加社会财富,反使财富分配进一步分化。那些资金充裕、经验丰富、拥有内部信息的个人和机构在高位时逃顶,赚得盆满钵满。而大多数用工资和退休金炒股的普通百姓在高点入场,损失惨重。

  统计数据显示,股市大涨的2006和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上年分别增加15.7%和18.3%,好像很高。但再看股市低迷的2010年和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上涨18.3%和17.1%。也就是说,牛市并不总会产生促进消费市场的效应。

  本轮牛市和上轮牛市的最大不同,就是因融资融劵业务的开通,股市的杠杆率大大增加。这不仅增加了股市波动的幅度,还有可能导致股市从实体经济中抽血。

  现在场外配资来源是多元的,来自银行、小额信贷和P2P平台的大量资金已经通过各种途径进入这一领域。目前整体投资低迷,但民间借贷利息依然较高,从事正常生产和服务的企业借不起也不敢借,因此其唯一可能流向就是股市。还有一些银行的低息贷款,也以各种途径进入股市。也就是说,国家本欲通过信贷方式促进小微企业发展、促进企业升级转型,但这些资金中有相当一部分却进入了二级市场炒作。

  更有甚者,一些本来正常经营的中小企业干脆炒掉员工关门歇业,老板则去专心炒股。笔者就有一些企业界朋友,最近半年完全或基本放下公司主营业务,转用大量时间炒股。甚至有些央企和上市公司,也加入博弈二级市场的行列。不少企业家觉得,在经济整体面临需求疲弱、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投资股市是最明智的选择。

  从长期看,牛市确有将社会资金引入投资并间接刺激经济增长的功能,但这种功能的实现有其条件,即这个市场应是机构投资者占主体、投资相对专业、市场规则明晰而且惩罚严厉。中国证券市场虽在为此努力,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今中国股市还停留在这样的阶段:股评家、证券从业者、上市公司高管、普通投资人都会在饭桌上甚至公开场合向人推荐股票,并信誓旦旦地说了解这只股票重组的内幕。这样的人被周围的人奉若神明,但在美国这是要坐牢的罪名。

  一个被严格监管、法纪严明的牛市才是真牛市,才能为实体经济输血。而一个投机气氛较重、非理性成分过高的牛市,只会从实体经济中抽血,对此我们应当警惕。▲(作者是央视财经频道评论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编辑:SN090)

文章关键词: 牛市 股市 实体经济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中青报:看守所,如果不想挨打,就得送钱?
  • 京华时报:将病儿弃井致死,罪恶不容开脱
  • 新京报:副市长“坠楼”还是跳楼,需要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