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仁平
中国政府决定向尚健在的抗战老兵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金5000元,并要求各地结合实际制定方案,在9月份抗战胜利70周年到来之前将补助金发放到老兵手中。
民政部和财政部对享受补助的抗战老兵做了四类界定,这些条件很宽泛,应当说包括了绝大部分健在的在乡抗战老兵。由于现在全社会已经有了应善待抗战国军士兵、承认他们贡献的意识,这个群体在抗战胜利70年之际受到尊重和照顾有着政策和社会意愿的双重保障。
然而一些人以挑剔的态度对待政府的老兵福利政策,认为国军抗战老兵受到的抚恤还不够,也不全。这些抱怨同指责官方“贬低国军抗日功绩”的声音汇合在一起,形成对国家主流历史观和相关政策的“道德批判”。
这样的声音突出攻击性,经常编造、夸大一些具体事例,或者搞一些歪曲解读。它们同基层的一些真实问题混合在一起,让公众真假难辨。
这几年社会上出现很多“寻找老兵”或“关爱老兵”的组织,它们的背景不尽一致,有些起了积极作用,也有的像是专注于制造波澜。对它们恐怕需区别对待,不能大而化之地采取一刀切态度。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中国政府和社会上多数人对国军抗战老兵的态度有很高契合度,如果同是在乡者,后者逐渐获得了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老兵所享受的同等荣誉和照顾。这一进程过去有过的曲折,不是今天一些人在舆论场上发泄不满的理由。
共产党曾与国民党尖锐对立,新中国成立后的很多年里,来自“国军”和其支持者对大陆的威胁都未消除,直到今天,一些后遗症依然若隐若现。外界对中共政权的态度一直是高度意识形态化的,这使得大陆在同等对待国共抗战老兵问题上长期面临压力。
尽管这样,我们看到,早在二三十年前,大陆就已开始围绕纪念抗日战争不断做出超越意识形态影响的突破。从肯定正面战场,到纪念国军抗战英雄,再到善待民间国军抗战老兵,这些做法逐渐系列化,抗战的历史画面趋于完整。坦率求实的抗战历史观显然已处于主导地位。
不能不说,大陆当局在这方面比台湾当局做得好。台湾至今鲜有对共产党抗日所做贡献的肯定和纪念,而身穿国军军服的英雄形象这几年持续活跃在大陆荧幕和银屏上。或许不能说大陆方面已就此百分百做到位了,但在今天的历史阶段上,大陆当局不仅表现出豁达,它的后续努力也带给人们越来越自信、开放的展望。
在一个历经重大变革的社会里,往事常常不堪回首。有人指出一些国军抗战老兵“受委屈多年”,岂不知因种种原因脱离部队和组织的老八路、老新四军以及老共产党员中,受了委屈的又何止是少数人!他们有过多少令人唏嘘的故事,这些故事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一段奋进与彷徨交织的岁月,单独掬捧国军老兵的眼泪,泪水是真的,但有选择的跪拜姿势让人感到困惑和蹊跷。
如果说这些活动有助于社会纪念国共抗日的平衡,那么这一正当作用已经实现。它们的额外引申及对政治气氛的营造都是多余的。
事实是,不断有人在这个过程中发出表达政治不满的画外音,必须说,这样的添枝加叶是对国军抗战老兵的政治消费,实为对他们沧桑一生的亵渎。
9月3日逐渐临近,它应当是一个促进全民族团结和凝聚力的日子,所有与这个宗旨不符的言行都到了应当克制、收手的时候。无论想发泄现实怨气,还是想搞“斗争”,或是想自我标榜的人和力量,都请另择时间吧。▲(作者是环球时报评论员)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