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民周刊专题 > 正文

新民周刊:“花旗”遭遇中国“债主”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12日12:31 新民周刊

  2.5亿美元存款口舌之争 “花旗”还有多少中国债主?

  撰稿/李泽旭

  《花旗银行在华掠夺纪实》讲述了一个至今难以定论的“离奇故事”。

华南虎七喜进军笔记本
同方电脑掀动四月风暴
中国网络通俗歌手大赛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贵州省军阀、贵州省主席周西成将黄金、现金、实物等价值3亿美元财产,以18人名义分3次存入美国花旗银行新加坡金城道分行,周西成机要秘书金娣为18人之一。1941年周将剩余2.5亿美元存款交由金娣转存美国纽约花旗银行,花旗银行在向金娣开具的存款凭证上用英文标注:“特别发行,不可撤销,无时间限制”、“在城市银行或它的国际(联合的)支行有效”。

  90年代末,金娣取款代理人邵连华在美国“花旗”总行提款及法律诉讼未果后回国,准备在中国向花旗银行讨回本息已高达12亿美元的存款,。

  据报道,2000年12月14日,由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刑事委员会主任田文昌律师组织,国内多位著名法律、金融和史学专家教授参加的论证会在北京召开。专家考证后认为,这套凭证目前没有造假的可能性,由于没有可比性,其真伪鉴定只有通过司法程序才能认定。在专家集体签字的会议纪要上写明:依据凭证中记载的“在城市银行或它的国际(联合的)支行有效”的规定,中国法院有对这笔存款法律诉讼的管辖权。

  但随后,事情发生了戏剧性变化。国内一些媒体在进一步调查中得出结论:金娣其人并不存在。

  2001年7月31日,“花旗”中国区总代表处在一份调查报告中也断定:这些凭证并非花旗银行所发行,可能是其伪造的花旗银行存款凭证,此次求偿事件与历年来许多假冒事件相似,并称将保留对这一事件当事人的追诉权。

  随后,警方介入调查。此事陷入僵局,并一度归于沉寂。

  事隔3年,《花旗银行在华掠夺纪实》的出版将此案再度翻开。

  4月1日,邵连华向记者表示,2001年出现不同声音后,追讨转向从中外资料中搜集“花旗”在华掠夺事实及其他未决的1949年前中国人在花旗银行存款的实例,并于今年将部分内容集书出版,以正视听。追讨方准备在本月内向北京的法院以名誉侵权起诉花旗银行,上半年还将针对2.5亿美元存款及利息进行起诉。年内将出版此书英译本,向世界宣传,并召开中外记者发布会,公布这一事件中鲜为人知的其他内幕。

  3年的沉寂之后,金娣2.5亿美元“花旗”存款的追讨者们似乎开始了“绝地反击”。

  对此,花旗银行中国区企业传播及公共事务部4月7日在给本刊传真中明确表态:这些文件(凭证)有着明显的伪造痕迹。花旗银行已就此事向监管当局和警方作了汇报。

  2.5亿美元“花旗”存款的真假之争再度展开。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