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兹别克斯坦之痛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05日10:49 新民周刊 | |||||||||
撰稿/金 姬 从3月28日深夜开始的96小时,中亚腹地的乌兹别克斯坦便被恐怖乌云笼罩。短短4天,发生在乌境内布哈拉州 和首都塔什干的袭击事件此起彼伏。纺织厂附近、警察哨所、商店门口、公共汽车站、宗教学校周围和公路检查站,似乎任何 地点都有可能成为“战场”。多名警察和平民都成了牺牲品。
66岁的卡里莫夫总统发怒了,他在29日的电视讲话中,向此次恐怖活动的策划组织者发出“挑战书”。他亲自挂 帅,成立专门委员会全力调查,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至今,已有至少30名嫌疑人在政府的反恐行动中被捕,20名恐怖分 子或被拘捕或自杀。与此同时,学校停课一周,陆路边境暂时关闭,所有大型活动也被无限期推迟。 恐怖袭击剑指何方? 爆炸发生后,乌兹别克斯坦官方向外界透露的信息有限,宣称对此次事件仍处于调查取证阶段。因此,对其背后原因 的猜测也众说纷纭。 有媒体已将塔什干视为第二个马德里。这种推断并非空穴来风。“9·11”以后,乌兹别克斯坦紧跟美国,将距阿 富汗边境200公里的汉纳巴德机场交给以美国为首的反恐联盟使用。目前,美国在那里驻有第10山地师的1500名官兵 和30余架直升机。美国还答应给予其1亿美元的资助。 但有专家分析认为,此次恐怖袭击,并非针对美国,而是直指乌兹别克斯坦当局。中国社科院东欧中亚研究所中亚研 究室主任孙壮志指出:“这是针对国家政权,因为受袭对象主要是警察,而非外国人士。”凤凰卫视驻莫斯科首席记者卢宇光 也认为,连续3天的袭击事件,归根结底反映的是乌国内问题。 乌兹别克斯坦自独立以来,一直处于相对封闭状态,使国内出现了一些反政府情绪。在西方某些国家看来,乌兹别克 斯坦处于独裁统治,人权状况堪忧,贫困问题较为突出。 曾在该国生活多年的孙壮志告诉记者,乌兹别克斯坦被称为“警察国家”。总统卡里莫夫对内采取高压政策,党同伐 异,把很多反政府势力都驱逐出境。乌兹别克斯坦的经济水平,尽管在中亚五国中仅次于哈萨克斯坦,但由于其人口在五国中 居榜首,所以经济状况比较糟糕。尤其在农村,很多人没有工作。 而曾到该国采访的卢宇光也指出,乌兹别克斯坦当局延续了前苏联时期克格勃的作风。当他问出租司机对政府的看法 时,司机的话很耐人寻味:“我们国家很好啊,把1美元的棉花卖出去,再花100美元把织好的布买进来。”在乌境内的任 何对话,都有可能被政府窃听。 扑朔迷离的幕后黑手 突如其来的恐怖风暴,打破了中亚地区的相对平静。人们不禁要问,究竟是谁在背后兴风作浪?乌兹别克斯坦当局认 为,根据目前的初步调查,袭击事件是有预谋的恐怖行动,不排除在境外有统一的领导和指挥中心。而且,从几起爆炸事件实 施的特点、方式和手段上看,不像本国人所为,更像是由境外潜入分子实施。 但俄罗斯《真理报》撰文指出,自1999年2月16日遭到暗杀未遂后,总统卡里莫夫就加强了控制力度和防范措 施,从而使外来势力渗透进来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当然,一些曾在乌兹别克斯坦境内活跃的伊斯兰极端组织,还是上了嫌疑人 名单。 首当其冲的是“伊斯兰解放党”。该组织于1953年在中东成立,不主张暴力。该组织认为,当数以千万计的支持 者要求政府下台时,无需动手,以唾沫就能将中亚的执政者淹死。他们期望全球穆斯林团结起来,就像在先知穆罕默德去世后 穆斯林曾经所做的那样。届时,穆斯林在世界各地,包括中亚地区,面临的问题都会烟消云散。 但在组织原则上,“伊斯兰解放党”并不排除使用暴力来实现建立世界范围内穆斯林国家的最终目标。尽管已经遭到 中亚国家的禁止,但它仍然到处散发传单宣传其主张。而且,在此次爆炸事件的某些地点,也出现了该组织的传单。不过,该 组织已经否认了与此事有关。而且,乌当局经过对目前逮捕的30名嫌犯的初步审讯,也承认确实没有发现该组织的成员。 此外,乌兹别克斯坦当地的反恐问题专家认为,“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运动”(简称“乌伊运”)也可能是此次恐怖 事件的组织者。“乌伊运”曾是1999年暗杀卡里莫夫的“幕后黑手”。其主旨是用暴力推翻乌兹别克斯坦现政府并建立伊 斯兰政权。“乌伊运”的影响已经超越了乌兹别克斯坦而扩散到中亚其他各国,并与塔利班及“基地”组织同流合污。“9· 11”后,“乌伊运”已在美国领导的反恐战争中受到沉重打击。他们是否还有能力制造恐怖袭击,至今是个疑问。 孙壮志认为,此次恐怖袭击准备充分,持续时间长,参与人数多,应该是有组织的恐怖势力的产物。而被怀疑的“伊 斯兰解放党”等组织结构并不十分严密,又处于不断分化重组中,所以还很难说谁是真正的策划者。此外,鉴于乌兹别克斯坦 国内局势本身也并不稳定,所以是否乌境内地下极端组织,如反政府的政治派别或宗教势力所为也未可知。 危险与机遇并存 俄罗斯的一些政治观察家指出,“伊斯兰解放党”一向是卡里莫夫总统的“肉中刺”,他可能借此次事件的“由头” ,大力打击这些极端组织。在乌当地的一名西方外交官也坦言:“现在的国内局势,恰好给政府提供了一个粉饰的机会,因为 当局此前早已排除了选举中的任何反对势力。” 卢宇光担心,乌兹别克斯坦的连环袭击事件,也许会引发当地群众性暴乱。而孙壮志在忧虑的同时,也从此次袭击事 件中看到了某些契机。他认为,乌兹别克斯坦目前局势紧张,袭击者的目的已经达到。而如果再有后续的袭击,则对中亚邻国 ,对整个地区安全产生影响。 “9·11”以后,和美国站在一起的卡里莫夫总统原本对国内安全比较乐观,现在,他的信心已受到打击。与此同 时,美国在中亚的反恐效果也受到怀疑。美国本身的反恐目的就比较单一,现在袭击事件的发生,对它是一种间接打击。 正如英国从事中亚报道的资深记者阿麦德·拉什第在其2002年所著《圣战:伊斯兰激进派在中亚的崛起》一书中 所言,尽管中亚地区的伊斯兰极端组织在美国的反恐打击下,财源、武器供应及毒品走私业都损失惨重,但它们在中亚的组织 体系基本完好无损。而美国给当地百姓的印象,似乎只是支持独裁者,对发展经济没有兴趣。这对美国而言是一个失败,应采 取更积极的措施帮助中亚各国。 此外,孙壮志认为,此次事件对中亚地区也起到一定的警醒作用。美国、俄罗斯和中国在中亚地区的利益冲突并不大 ,反而在安全上需要相互依托。但冷战遗留的不信任,使彼此的合作成果并不显著。此次恐怖活动,反而给成立时间较短的上 海合作组织提供了一个契机。在今年1月,上海合作组织的常设机构——地区反恐怖机构就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正式启 动。如今,上海合作组织任务加重了,但也更具生命力了。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