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时代的政治喧嚣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05日10:49 新民周刊 | |||||||||
撰稿/王义桅 就在美国大选如火如荼展开之际,“反恐”再次主导了美国政治的话语,以转移民主党指责布什政府经济工作不力的 视线。然而令布什尴尬的是,“9·11”事件调查委员会上周举行的听证会揭示,布什政府应对没有及时阻止“9·11” 事件的发生负责,这对于一直以反恐英雄面貌作为竞选卖点的布什无疑是当头一棒!
更令布什尴尬的是,前白宫首席反恐怖事务顾问克拉克抖出猛料说,布什政府在反恐问题上存在私心——“9·11 ”事件后布什并未全力以赴和真心实意反恐,而是醉心于打击伊拉克,“只把反恐当作重要问题而非紧急问题处理”,而“发 动一场不必要和劳民伤财的战争,加剧了全球范围内的恐怖活动”。他在“9·11”事件7天前,专门向总统及其他高级官 员提交报告,因为有情报表明美国将要面临重大恐怖攻击,但布什政府没有采取任何相应的紧急预防措施。他的观点通过其畅 销书——《与所有敌人斗争》而在美国家喻户晓,令布什十分难堪。人们不禁为布什捏把汗:莫非成也反恐,败也反恐? 美国国内的政治喧嚣还刺激了以色列的胆大妄为。反恐强化了美以特殊关系,成为两国随意挥舞的尚方宝剑。以色列 于3月22日出动直升机在加沙市一所清真寺附近发动火箭袭击,炸死了哈马斯领导人,就是发生在这种背景下的恶性事件。 这表明,反恐已经成为杀戮的借口。 反恐甚至成为北约东扩的借口,正如布什3月29日在白宫庆祝北约进一步扩展的仪式上所宣称的:反恐“给北约的 使命带来明晰的道义力量”,成为整合西方、扩大冷战战果的一面旗帜。 不仅如此,反恐在美国国内已经上升到政治正确性的高度。在历史上,经济问题跟外交政策问题相比对总统选举有更 大的影响,但是人们对恐怖主义的恐惧可能使选举的焦点转向国家安全问题。马德里“3·11”一声巨响,仿佛又把美国带 回了3年前的“9·11”。从这点来看,又有利于布什总统竞选连任。 然而,恐怖分子绝不会善罢甘休。在积极倡导反恐联盟的同时,人们也在纷纷预测基地组织的下一步行动。尤其在美 国的大选年,本·拉登有可能再来捣乱。就像“3·11”对西班牙大选的冲击一样,今年10月是美国总统大选很关键的一 段时间。恐怖主义者有理由相信,他们如果在今年10月再发动另一场“9·11”的话,他们就能推翻小布什。看来,担心 美国在10月会发生更可怕的恐怖事件,并非多余。 在美国历史上,每当在外交与军事上遭受重大挫折需要追究责任的时候,政府内部与两党之间就不可避免地会展开激 烈的大辩论。这一方面固然从表面上反映了美国民主制度的公开性、透明度与言论自由,但同时也暴露出美国在涉及战争与和 平重大决策方面,存在着情报失误和协调失灵,大家被少数人拖着走,民意只能等待事态发展到明显不利于国家利益时,才能 事后批评体制性的缺失。 值得注意的是,从听证会上看不到两届政府对反恐问题有深刻反思,看不到他们今后应采取何种更为有效的政策手段 来对付反恐的艰难局面,以获取反恐战争的胜利和确保美国的国土安全。 倒是那名白宫前反恐专家克拉克道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压根儿就“认为美国的这套机制,无论联邦调查局、中央情报 局、国防情报局或白宫,无论在克林顿时期或布什时期,(对打击恐怖势力)都不灵”。 当委员会成员、前华盛顿州参议员戈顿问他,如果布什过去采取了他曾提出过的反恐行动计划,是否就能阻止“9· 11”事件发生时,克拉克还是直截了当地回答说“不”。 如此说来,反恐话题不过是大选期间的插曲,大选表面上是美国选民对布什内政外交政策的表态,但尚未到促使美国 反恐政策改弦易辙的地步。 沸沸扬扬的“9·11”事件听证会和热热闹闹的美国大选,不过是反恐时代的政治喧嚣。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