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婚姻签市场化合约?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12日13:55 新民周刊 | |||||||||
撰稿/高小勇 布什总统最近建议,美国国会应在法律上澄清婚姻的“一男一女”的定义。 婚姻需要重新定义,据说与同性恋有关。但我从市场的角度看,事情却是与美国男女之间的“资产重组和并购”活动频繁相联系的,男女之间关系的游戏规则需要增添新的东
但美国的主流媒体似乎并不同情自己同胞在这方面炽热的好奇心。美国著名的电视专题节目、全是由大牌主持人担纲采访的“60分钟杂志”,前些天就对本国同胞的好奇心提出了几条建议。 第一个主意是,结婚证明的颁发要像汽车驾驶执照的申领一样,除了表明你喜欢驾驶外,还要表明你能够驾驶,那么你要领结婚证就得首先证明两人学会了婚姻。其实,美国这位同行的建议并没把问题想清楚,婚姻的会与不会,其标准远没有学没学会驾驶那样清晰。要判断一个人“会不会”婚姻,恐怕100人就有100个标准。 第二,立法将离婚定义为罪行,这样增加离婚的成本,以禁止对婚姻怀抱有过分好奇心的人擅入。其实这个主意也不好。从合约的角度看,婚姻客观上也是从法律方面界定合约双方的产权;我指的还不是权利意识异常清晰的美国人在办结婚证前先将各自的东西分好堆,如钞票、房产、遗产等物质产权,而是指界定彼此感情和身体的使用范围和边界。譬如结了婚,晚上不回家是要履行告知义务的;双方都有权利要求对方不要上错了床、吻错了人。 人无恒产无恒心,但代价过高的资产也无人问津。如果法律对人性过于挑剔,就会使很多人不去积累感情资产,成为婚姻上的无产阶级。考虑到美国有些州还宣布堕胎为非法,那么婚姻过高的进入成本造成的过多感情游荡者、更多的男女伤员,就会制造出更多无主的孩子。自然,这个对社会也是不经济的。 从某种意义而言,婚姻作为人类自发的制度安排,与其他的制度安排和科技发明一样,本意是为了节约人活着的成本、费用和代价的,婚姻也是为了节约人们寻找配偶的成本。门槛设置过高就不人道。 再说,事实上“消费”婚姻并不像消费电视,有何功能在说明书上一清二楚,你不相信马上可以检验,信息充分、费用也低。而作为婚姻“产品”的合作生产者双方,事实上根本就不可能知道那么多信息。即使彼此都倾情真诚相告,但能告诉的也只能是过去;对两个人的未来,能说的只有愿望和理想、诅咒和发誓。人不可能做到完全了解自己,何况他人。再说,未来没发生的事情都有不确定性,这是科学。如果婚姻的进入成本过高,可能使一些最初对婚姻心猿意马、后来却一往情深至死不渝的人错过幸福。关于这一点,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艺术里人们多少都有经验。当然,我们讨论的逻辑前提是白头偕老好。 我个人觉得,可取的倒是美国同行的第三个建议。这个建议将婚姻这种产品从时间上细分为长度不同的产品,这样就很方便对婚姻持奔放或谨慎态度的人根据自己拥有的男女信息量来选择“消费”。对目前情况有遗憾、更看好自己未来的人可以选择2年的合约;对情况基本满意的人可选择领取5年的结婚证书,到时再决定续约或是终止合约;对情况非常满意的可能就会选择终身合约。但这是一场特殊的“市场博弈”,选择哪种合约并不会由一个人说了算,而是看双方的谈判和游说能力。我认为这第三个建议似乎比前面两个有着更深切的人道主义。它既谨慎呵护了人的好奇心,又体贴了人对稳定感情的需要,以及作为社会人应起码担当的社会义务。其实,人对稳定感情的需求比引颈四顾拈花惹草的需求来得强烈。英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失去爱人真是要伤心的。失去伴侣会使人心肌梗死的几率增加20%至35%。而且,研究还发现,受这种伤害大的,恰恰多是男人。 男女感情,在某种意义上讲是科学的蛮荒之地(它只是在生理上得到更多说明)。科学在此稍有动作便会招致一片嘘声。于是,即使是在科学思维占统治地位的美国,主持人再大牌,也语焉不详、似是而非。这并非不可理解,被物理世界各种条件和社会各种习俗约束着的男女渴望没有约束的自由。刻板的禁欲主义与尽情的浪漫主义源远流长,但难得有善终。或许,澄清了约束的自由更宝贵,也更真正;没有偏袒感性和理性任何一方的幸福更美好更经久。 那么,科学会澄清感情的哪些领域呢?这应该是另一篇文章要说的事了。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