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之韵“异乎寻常的美丽”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8月29日11:13 国际先驱导报 | |
专访爱丁堡艺术节总监麦克马斯特 本报爱丁堡特派记者 徐剑梅 爱丁堡国际艺术节的所有节目策划取舍, 概由艺术总监布赖恩·麦克马斯特爵士一人说了算。 郭文景无心插柳 具体到“互相连接的文化”系列音乐会的创意,则完全源起于5年前他偶然观看了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郭文景创作的一出歌剧。叹赏之余,他当即决定将来要在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演出中国当代作曲家的作品。1999年,瞿小松的《命若琴弦》在爱丁堡国际艺术节上出演。 麦克马斯特认识到,中、日、韩、印这些亚洲国家,虽然音乐和文化传统迥异,但却不约而同地产生了很多主动在西方古典音乐框架之内进行创作的作曲家,一些作品“非常优秀,激动人心”。他说:“我揣想这是许多文化的西方化进程的一部分。但令人惊异的是,这些作曲家使用同一方式(西方音乐语言)进行创作,其作品效果却非常不同”。麦克马斯特说,他因此决定在爱丁堡国际艺术节上,以一种对比的方式,介绍这些国家的传统音乐和当代音乐。 那么,中国传统音乐多的是,为何独独选择古琴? 麦克马斯特说,他向来是先确定演出场地再确定节目内容。访华之前,他已经确定“互相连接的文化”系列音乐会将在可容2000观众的爱萧厅(Usher Hall)举行,因此打算邀请一个人数较多的中国传统乐团。但来到中国后,听了不少传统音乐会,却感到非常失望。 他感到此行所听到的中国传统音乐,似乎都是破碎的、变质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传统中国音乐。麦克马斯特在他发表于8月3日《星期日苏格兰》报的一篇文章中也写道:“虽然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新建了音乐厅、民族乐团和宏大的歌剧院,可是,唯一演奏的音乐却是一种令人失望的中国化的安德鲁·劳埃德·韦伯式音乐。” 麦克马斯特说,他什么都没看上眼,满以为将空手而归,就在为此郁郁不乐的时候,又是郭文景救了驾——向他推荐了古琴,说他本人的创作就深受这“自然和田野的乐声”的影响。在中国逗留的最后一个晚上,麦克马斯特听到了李祥霆先生的演奏,认为“乐声隐约,寄寓深刻,异乎寻常的美丽”,当场便做出了决定。 麦克马斯特说,选定中国传统音乐是策划这一系列音乐会最困难的事,后面就好办多了。仍是通过郭文景推荐,他邀请了多年演奏中国新音乐作品的荷兰“新乐团”;在爱丁堡自己办公室里听完一盘日本传统音乐CD后,拿起电话就发出了邀请。至于韩国音乐,麦克马斯特说,他惊讶地发现,韩国存在很多种传统音乐,一些新音乐作品在欧洲也有相当大的知名度。他最后选定了韩国传统的器乐独奏散调和民间说唱。至于印度音乐,麦克马斯特说,欧洲本来就有很多重要的印度音乐家,所以选择太多,“我干脆直接把最好的拿来算数”。 中国音乐:主流艺术节中的边缘身份 “互相连接的文化”系列音乐会从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开幕次日起举行,每晚大约持续一个小时,票价10镑,属偏低票价。演出地点爱萧厅是爱丁堡最大的音乐厅,可容2000观众,开幕音乐会也在这里举行。但两场中国音乐会的听众都不多,古琴的听众略多一点,但也不超过200人。 主办者为这8场系列音乐会,下了很大功夫。节目单制作精美详备,配有对每首乐曲的解说,简洁而精到,而且对李祥霆,对古琴和古琴曲的发展,对5位中国当代作曲家的情况以及荷兰“新乐团”的背景,都有详细介绍。 麦克马斯特对记者说,对这两场中国音乐会,他没期望过满座,但听众这么少远低于他的期望值,他本人深感失望。他说,原因只能归结于西方观众仍然比较保守,而缺乏有份量的乐评也是重要因素。为这两场中国音乐会,他特地邀请了欧洲和伦敦的著名乐评家,但他们却都没有来,“这简直是丑闻!说明他们比听众还要保守!” 记者亦感觉惆怅。在爱丁堡期间,还听了洛杉矶交响乐团的弦乐音乐会、英国女高音简·欧文的独唱音乐会等,时间都安排在上午11点,地点在可容千名听众上下的“皇后厅”,座无虚席,楼座最后一排听众靠墙站着听了2个小时!当然,不能说中国音乐会的听众反应不热情,尤其李祥霆古琴音乐会的听众反应确实相当热诚专注,但无论如何达不到“皇后厅”听众那种热烈陶醉的程度。 总之,从演出时间、票价、听众人数、媒体乐评各个方面来看,爱丁堡国际艺术节仍是西方艺术主打的天下,来自东方的音乐,不管传统的还是当代的,都仍处于爱丁堡艺术节的边缘地带。 麦克马斯特说,他虽然失望,但不认为策划失败,并觉得这仍然是一个好的开端。他说:“我当然希望人们分享我对这些中国音乐会的热情,但即使观众只有我和少量铁杆乐迷,我也很高兴。这些精彩的音乐能在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演奏,这本身就是意义所在。” 声明:《国际先驱导报》授权新浪网独家报道,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