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李显龙的新加坡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31日11:09 外滩画报 | |||||||||
七月以“私人身份”访台八月重申“不支持台独” 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所长曹云华/特约撰稿 8月22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新加坡国庆群众大会演讲时指出,如果台海两岸因台湾挑衅而引发战争,新加坡不 会支持台湾。
这一表态在海峡两岸掀起巨大反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孔泉25日表示,新加坡“新任领导人”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 策,“符合新加坡利益”。台湾亲绿媒体《台湾日报》同一天则刊登两篇批驳文章,指责李“替北京威胁、恫吓台北”,其“ 擦枪走火论是国际强权的政治语言”;有民进党“立委”还讽刺说,李显龙访台期间像“龙”,但返新后受不了中国的压力, 变成了“毛毛虫”,“为了拍中共的马屁,居然干预台湾内政”。 7月10日至12日,即将接任新加坡总理的李显龙曾不顾中方的强烈反对,以“私人身份”访台,中方表示严重不 满,并取消了一些两国交流计划以示抗议。 那么,8月12日李显龙正式就职后多次重申“一个中国”政策的做法,究竟是迫于中方的强大压力而被迫改变立场 ,还是原本就无意放弃这一政策、只是一时的行为“跑偏”而已? 当初为何执意访问台湾 对李显龙不顾中方劝阻访问台湾之举,中国一些评论家认为,李显龙此举的目的是“为了捞取政治资本”,“为了提 高李显龙的威信,李家想通过李显龙访台来显示他的政治魄力与胆识”。 笔者以为,其中一些学者的看法未免太过武断和绝对,实在令人不敢苟同。 要看清此事,把它放到新加坡特殊的国情和东南亚特殊的环境中去分析。是新加坡的国家利益促使李显龙作出了这个 决定,而不是像一些人说的“有意挑战中国的主权”。 长期以来,新加坡一直与海峡两岸之间保持一种特殊的关系,谁也不得罪,一方面与中国大陆努力发展政治、经贸关 系(新加坡是中国的第五大外国投资者、在东南亚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同时新加坡和台湾地区也一直保持着非常密切的政 治、经济和军事联系(新加坡军队长期在台湾受训,2003年新台贸易额高达88亿多美元,台湾在新加坡的投资也不少) 。 新加坡是一个只有几百万人口的弹丸小国,为了维持生存和发展,它长期奉行非常务实和灵活的对外政策,这是一个 小国在复杂国际环境中的生存发展之道——学会左右逢源,谁也不得罪,跟谁都做生意。 许多东南亚国家,由于历史的和地缘上的原因,都与台湾保持一种非常特殊的密切关系。它们既和中国大陆发展正式 的政治、经济关系,又与台湾维持非官方联系。台湾在新、马、泰、菲等国有大量的投资,是这些国家重要的贸易伙伴,每年 接受东南亚各国的大量劳工。 因此,我们不能把东南亚国家(包括新加坡在内)与台湾保持密切的民间交往都说成是“挑战中国主权”,这种关系 是历史地形成的,不能强求所有东南亚国家一下子完全摆脱这种关系。东南亚各国都是从本国利益出发,制定对外政策,它们 既要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又要与台湾保持密切的非官方联系,从中得到最大的利益。 笔者认为,李显龙上任后,不会改变“一个中国”的政策,但与台湾的非官方往来仍会继续下去。中国的正确对策是 保持一定的压力,但又有一定的弹性,使其不敢越过“一个中国”的底线。 接班并非完全仰仗父荫 在评论李显龙接班时,国内一些学者将新加坡自1997年金融危机以来出现的经济下滑也全部算到李显龙的头上, 认为李显龙“国内政治威信不高”。这种说法显然是不符合事实、有失公允的。李显龙从政得到了其父的帮助,这一点是毫无 疑问的,但李显龙能够有今天,更多的是靠他自己努力的结果。 1985年,李显龙第一次入阁,在其父亲手下担任贸易与工业部的政务部长(相当于中国的常务副部长)。他一上 任便面临严峻的考验,当时,新加坡正在经受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需要进行大调整,寻找新的发展方向。 李显龙接受了挑战,他领导一个由企业家和专家组成的经济检讨工作委员会,经过调查研究,建议政府采取强有力措 施,减少商业成本、加强竞争力。政府采纳了这些建议,使经济很快就渡过了危机,走向新的繁荣。 此次调整为新加坡经济确定了新的发展方向,完成了以石油化工等制造业为主,向以金融和商业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结 构调整,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转变,为新一轮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1990-2004年的吴作栋内阁,李显龙任副总理(负责经济和民事服务)要职,并先后兼任过金融管理局主 席、财政部长等。作为前任总理的儿子,李显龙处在一个既显赫又非常微妙的位置。 首先,他一直被罩在父亲的光环之下,很难跳出这个光环;就是做得再好,也容易被人误解为其父的功劳。其次,在 李氏父子之间又出现了一个总理吴作栋,当时盛传吴作栋只是起“暖位”作用,李显龙很快就会取而代之。 结果李显龙正确处理了与吴作栋的关系,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吴作栋的领导下做好自己的工作。据许多新加坡朋友说 ,就个人才干和领导能力而言,李显龙不在吴作栋之下,但他却能够长期甘居人下,不显山、不露水,这也显示出一位非凡政 治家的另一面。 小李、老李时代大不相同 与李光耀相比,李显龙成长和经历的环境有很大不同,面对的挑战和问题也有很大差别。毫无疑问,李显龙继承了其 父的许多性格和作风,如处事果断、反应灵敏、喜欢政治这个充满挑战和竞争的职业。但作为新加坡历史上的第三位总理,他 不能沿袭其父亲的一套做法,必须作出改变。 一般来说,李光耀是一位斗士,当年与左翼分子斗,与异议分子斗,与贪污腐败斗,一点也不手软;而李显龙则接受 了多种文化的教育,读了12年华文,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李光耀置身一个动荡的年代,造就了他执着与爱憎分明的性格; 李显龙则生长在一个经济快速成长、知识爆炸的年代。他们面对的矛盾和问题也完全不同:李显龙面对的问题不再是革命和罢 工,而是全球化的挑战与竞争; 不再是埋头搞制造业和大建政府组屋、解决老百姓的住房问题,而是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为新加坡寻找一个新的 位置。 吴作栋上台后,在治国方式上作了很大的调整,给予人民较多的自由空间,他的执政方式是强调协商,他改变了李光 耀那种比较强硬的铁腕统治方式,采取较为温和的手法。经过10多年的努力,吴作栋在民众中树立了与李光耀完全不同的亲 民和温和形象。 李显龙将进一步强化这一新形象,允许新加坡人拥有更多的个人自由,以便把新加坡建成一个更加多元化的社会,人 们在生活方式和个人事务方面将有更多的自由空间。这种变化最近已经开始发生。 在李光耀执政时期,新加坡就像一家大公司,李光耀是这家公司的总经理,一切都要过问。建国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 新加坡人接受了更多的教育,尤其是接受了西方的民主思想与价值观,他们不再像老一辈那样,一切都交给政府,由政府决定 一切,大多数年轻人相信自己有作决定的能力,政府应该更多地放权,让民众有权决定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 李显龙面对的挑战,就是如何营造适当的社会环境,鼓励年轻人以负责任、充满自信的态度迎接迅速改变的世界。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