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他来说,总理职务不是负担。没有任何歇斯底里,也没有任何历史感。生命是流动的,他随之流动。圣经、犹太大屠杀、丧亲之痛、法律等令人瘫痪的阴影,甚至他在一个小时之前所说的话都不会使沙龙受到影响。受因于纷争过去的以色列人非常喜欢这一点,这令他们感觉良好。”
-
沙龙为何可以“为所欲为”
在阿里埃尔-沙龙任总理期间,他享受着以色列公众舆论的专享待遇。他被认为不仅超出了左翼或者右翼的划分,而且还超越了正义和邪恶的界限,他置身于任何道德评判范围之外。导致奥尔默特下台的犯罪和腐败的怀疑只是加大了他的受欢迎程度,他对阿拉伯人作出的妥协也是如此。对阿拉伯人作出的妥协曾毁掉了巴拉克的政治生涯、引发了反对拉宾的大肆煽动(最终导致拉宾遭暗杀)。
内塔尼亚胡总理因为享乐主义和掠夺性的资本主义政策的传闻而备受折磨,但这样的批评从未使沙龙的声誉受损,也没有降低人们对他的热爱。在以色列主流媒体眼中,沙龙是不应受到任何批评的。[详细]
“大风浪里来的人,有时倒在波澜不兴处……2004年11月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离世,仅仅一年多后,一辈子的冤家、以色列总理阿里埃尔.沙龙中风昏迷,很快“被宣布”政治生命结束,这个戏剧性的转折,让人没法儿不相信,巴以难享和平,是一场“天注定”的人间悲剧。”
“在沙龙60多年捍卫和领导以色列的工作中,一些人认为沙龙是顽固的政客,是恶习不改的人权侵犯者,尤其是在侵犯巴勒斯坦人权方面,更令他名誉受损的是,一个由政府任命的调查委员会认为他对1982年黎巴嫩巴勒斯坦难民营发生的屠杀事件负有间接责任。”
-
沙龙带给以色列人安全感
尽管沙龙无视批评的态度疏远了许多人,但对于身感被围困的以色列人来说,这些特点能吸引他们。沙龙总是能抓住机会,将以色列的安全利益置于最优先位置,他因此被以色列人视作一位会采取必要的决定性措施来保护自己的领导人。
但只有很少人预料到了沙龙生涯最具标志性但也是最难解的事件:以色列2005年从加沙单方面撤出。一些人称这可以与尼克松开启中美关系相提并论。尽管沙龙这样做的动机和其随后的计划仍不清晰,他在做出这一决定后不久便病倒了。但他在以色列国家意识里仍是一位重要人物,是1948年一代的最后一位领导人。[详细]
航天员退役后,他们当中有几位很怀念在宇宙的生活,因此撰写了一些相关方面的书籍。也有些宇航员开始作画,甚至还有一位宇航员把月球上的粉尘当作艺术作品的颜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