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华客轮的对决:第一次世界大战海战选萃

2013年07月02日09:39  新闻专栏  作者:章骞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海上战争是围绕着海上交通线的展开而展开的,交战各方所有行动的目的便是如何去封锁、维护以及打破这条“生命线”。开战后,英国还是一如既往地试图以封锁来扼住德国的咽喉,这次比较有特色的,便是英国征集了是由数十艘改装的商船,组成第十巡洋舰分舰队,这支舰队受到大舰队的全力支援,非常经济地维持着海上封锁线。

  而德国由于的海岸被英国死死封锁,也依靠所谓辅助巡洋舰设法袭扰英国海上交通线,这种辅助巡洋舰,便是将大中型相对高速的商船进行改装,装备四到八门中口径火炮,成为一种用于“低烈度”战场的简易巡洋舰。虽然这种舰艇的攻击或者防御能力都非常有限,无法与正规舰艇相抗衡,但是由于改装简便耗时短而具有相当的速效性。这种辅助巡洋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运用最为广泛者当推英国和德国,而其用途却完全不同,英国主要将其用于对德封锁以及海上交通线的防卫,而德国方面则主要用于海上破交,双方可谓是针锋相对。她们之间的交锋中,最为典型的,便是两艘原豪华客轮之间的单挑独斗。由于这场海战发生在巴西的特林达迪岛附近海面,故而也被称为特林达迪海战。  

  德国客轮“特拉法尔加角(Cap Trafalgar)”号是一艘属于汉堡南美航运公司客轮,于1913年10月竣工。其总登记吨18710吨,长187米,航速是17节。1914年8月,这艘完工还不到一年的崭新邮轮得知了英德宣战的消息。她先后在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以及乌拉圭蒙得维的亚进行修整工作,在装满燃煤以后,于8月23日起航,向巴西东部大约800公里的特林达迪岛的集合点进发。为了隐藏身份,“特拉法尔加角”号已经拆除了一个烟囱,在航行过程中,又将其剩余的原来表明是汉堡南美航运公司顶端为朱红的两个白色烟囱重新油漆,换成红底黑条,冒充总部设在南非的联合城堡航运(Union-Castle Line)的班轮。8月28日,在这个孤悬大洋的岛屿,进行联络的老炮舰“野猪(Eber)”号前来与之汇合。这艘排水量为977吨的炮舰将自己的武装移交给这艘巨轮,其39岁的舰长维特(Juilius Wirth)少校也带领一部分海军人员同时上船接替指挥,于是,“特拉法尔加角”号的船籍也成了德意志帝国海军名下的一艘辅助巡洋舰。

  由于“野猪”号本身不大,装备也不强,因此即便拆掉其所有的装备,也只能给“特拉法尔加角”号在船体的左前方和右后方分别装备一门105毫米炮,备弹482发。此外还有六门37毫米速射炮,备弹9000发。原来邮轮上的一些人员被转移到其他船只,就留下16名海军军官以及303人。而“野猪”号在将“特拉法尔加角”号武装完毕后,作为一艘没有武装的商船驶入巴西的巴尼亚港,直到1917年10月26日巴西参战之际在该港内被其水手凿沉。

  “特拉法尔加角”号在踏上海上破交战的征途以后,由于当时协约国的巡洋舰在搜索中发出的无线电通信极大地影响了她的活动,她基本把时间花在躲避英舰上,这段时间内竟然没有获得一个猎物。转眼到了9月13日,“特拉法尔加角”号回到特林达迪与三艘煤船汇合,进行加煤工作。经过一夜的忙碌,又脏又累的加煤工作算是基本完成,当14日上午维特舰长正在盘算着下一步去哪里,忽然传来了北方发现烟雾的报告。

  来者名为“卡曼尼亚(Carmania)”号,也是一艘大型邮轮出身的辅助巡洋舰,原本属于著名的冠达航运(Cunard line)公司。在开战之前不久,该船在完成了从美国纽约到南安普敦的航行后,被英国海军部征用,改为辅助巡洋舰(AMC)。在8月4日,改由海军上校诺埃尔·格兰特(Noel Grant)指挥。这艘邮轮总注册吨19524,全长198.2米,其主机为汽轮机,航速达到18节,可以说和“特拉法尔加角”号基本上不相上下却稍胜一筹。然而“卡曼尼亚”号的武装则要强大得多,装备了八门120毫米火炮,在火力上占了很大上风。

  这天天气晴朗,海上吹拂着轻柔的东北风,“卡曼尼亚”号此时正是在执行在特林达迪岛附近搜寻德国袭击舰的任务。上午9点30分,她正由岛的东北方向以16节的航速驶来,发现了停泊有船只。11点过后,又认出对方是一大两小三艘船,其中一艘是大型客轮,两艘小的是煤船。他们正在进行着什么作业,眼看着那艘大的已经开始向左转舵,并向自己驶来,从烟囱判断,看似为一艘“联合城堡航运的班轮”。然而,同样是邮轮出身的“卡曼尼亚”号发现其中有诈,因此立即上前发出信号,让对方显示身份。而此时,“特拉法尔加角”号则开始转向并以18节航速迎上前去。正午时分,两船之间的距离约为7800米。“卡曼尼亚”号首先开炮警告。

  炮弹在“特拉法尔加角”号的船艏前激起了水柱,而“特拉法尔加角”号也用其右舷后炮回击。于是,“卡曼尼亚”号也用所有的左舷炮火正式投入战斗。德国105毫米炮与英国二十多年前的老式120毫米炮相比要更为先进,其第三发炮弹便击中“卡曼尼亚”号,击毁了船上一门火炮,致使大部分炮手非死即伤。“卡曼尼亚”号立即用所有右舷炮火开始反击,由于双方目标巨大,而且相距甚近,因此双方的命中弹数都非常多,“卡曼尼亚”号的索具、烟囱、通风筒以及起重机等都不断被击中。而“特拉法尔加角”号的右舷也完全展现在英舰强有力的侧舷炮火下,虽然也中弹累累,但维特舰长还是下令努力接近,以便使用舰上的37毫米火炮弥补火力差距。彼此相距约6860米之时,双方的炮弹愈发精确,由于“卡曼尼亚”号火力要猛得多,因此“特拉法尔加角”号首先起火。等到驶入了37毫米炮的射程,德国水兵便拼命将炮火倾吐到“卡曼尼亚”号的舰桥上。等“卡曼尼亚”号发现了这个问题时,其舰桥已经被打得烈火熊熊了,而且更加倒霉的是主消防水管也被炮弹打断,其火势一度失去了控制。于是,在双方接近到大约3000米距离上,这艘巨大的轮船划了一道圆弧开始保持距离,并继续向德舰射击。

  战斗中,一发炮弹在“特拉法尔加角”号的舰桥炸开,被炮弹炸飞的舰桥扶手一部分刺入了维特舰长的左腋窝,使他身负重伤。同时,整个“特拉法尔加角”号此时也伤痕累累,由于“卡曼尼亚”号主要对准其水线部分进行射击的,因此舰上不但火灾四起,而且进水严重,从船艏开始已经开始发生了倾斜。13点30分,“特拉法尔加角”号上不断有救生艇被放下,随后倾斜开始加剧。由于“卡曼尼亚”号发现这艘巨大的邮轮上的一个螺旋桨虽已露出水面,但是桅顶上的战旗依然没有降下,于是对准其右舷再度射入三发炮弹。“特拉法尔加角”号又一次发生了爆炸,其烟囱几乎和水面平行,不久船艏开始没入水中,船艉一度昂起。13点50分,随着第二次的爆炸,整个船体在南纬20度10分,西经29度51分翻转沉没。海面上仅仅留下了五艘装满船员的救生艇,被伴随而来的煤船救起。

  “特拉法尔加角”号上中了多少炮弹无法统计,而根据“卡曼尼亚”号的记录,自己发射了一共417发炮弹,由于双方目标很大而且距离非常接近,命中率还是非常高的。战斗之时,船上有301人,279名幸存者被随行的加煤船“埃勒诺勒·沃弗曼斯(Eleonore Wouvermans)”号救起,其中包括66名伤员。维特舰长被打捞起之时已经阵亡,他的遗体在两天以后被海葬。这些人员随后到达了布宜诺斯艾利斯,被阿根廷当局扣留,战时有2名军官、11名军士以及120名水手逃脱,有5名死亡。到了战争结束时,则有4名军官、23名军士和85名水手得以归国,其他人员不知所终。

  虽然击沉了对手,但“卡曼尼亚”号也被直接命中了79发炮弹,同时弹片造成了至少304个破口,所有的导航以及通讯设施都被摧毁。所幸船体各处都装上棕缆以防止弹片横飞,因此,船上的伤亡人数仅仅是5名阵亡,4名因伤而死,5名重伤,22人负伤,其中多数是轻伤。不过严重的倒是,在水线之处有5个大口子被炸开,因此舰长决定撤回直布罗陀。虽然撤退途中还遇到德国另一艘辅助巡洋舰“威廉皇储”号,不过结果却有惊无险,德国人认为当时听到“特拉法尔加角”号发出SOS,敌方舰船一定为数不少,因此没有必要留下来冒险,她没有给“卡曼尼亚”号补炮就离开了这片海域。次日下午火势被控制了的“卡曼尼亚”号算是得到了装甲巡洋舰“康沃尔”号的护航,顺利返回了直布罗陀。在完成修理以后,“卡曼尼亚”号在葡萄牙海岸执行巡逻任务,而后参加了加里波利战役,从1916年10月以后则又被作为运兵船使用,战后被返还冠达公司,直到1932年被拆除。

 

文章关键词: 世界大战 德国 炮弹 客轮 英国 海战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