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时报“高校酒店卖淫”报道的技术缺陷

2014年10月28日10:16  新闻专栏  作者:私家梦话  
武昌理工学院官微声明武昌理工学院官微声明

  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私家梦话

  报道标题:皮肉生意隐身高校内酒店武昌一高校酒店足疗部员工组织卖淫 不避讳学生

  刊发媒体:京华时报

  今天,武昌理工学院因为京华时报的一篇报道被推上风口浪尖,该报道指控以武昌理工学院校长赵作斌为总裁的校内酒店有人组织卖淫。大学生、性交易、校长……,京华时报这篇报道几乎汇集了所有必火的元素。加上网络媒体一贯的“标题党”式转载,于是,这篇报道当仁不让成了今天网络舆论的核心。

  我不对具体的事件内容做出评价,仅从新闻专业主义的立场出发,从新闻技术方面谈谈京华时报这篇稿件的缺陷。

  一、报道失衡新闻是平衡的艺术。

  调查报道里,涉及到指控的报道是需要非常谨慎的,这一类报道尤其需要讲求平衡。而京华时报这篇报道,在诸多地方都没有做到“新闻平衡原则”。

  报道中的失衡,主要有以下两点:

  1 指控和被指控者之间失衡

  举个例子,一个张三和李四在街头斗殴的简单选题,记者前去采访。采访中,张三告诉记者,打架的原因是李四先骂人。  

  到此,记者能根据张三的表述写一篇报道吗?是的,大家都知道不能。因为记者只听取了张三的一面之辞,如果就此写一篇稿件报道,那么稿件将是失衡的。

  而记者继续采访目击路人,有路人说,确实看到是李四先骂了张三。那这时记者能写一篇报道吗?还是不能,因为稿件依旧不平衡——该事件重要的另一当事方、被张三指控先骂人的李四没有采访到。也许张三在事发前一晚偷了李四的老婆呢?                                                                        

  回归到京华时报的这篇报道中,“武昌理工学院的学生拨打京华时报新闻热线,称校园里一家校方经营的“准五星级”酒店内,足疗部有员工组织卖淫”,京华时报记者采访了指控者一方——学生。记者随后亲身进行了暗访,这则是是进一步平衡与取证。而遗憾的是,纵观京华时报的报道,记者始终没有采访极为重要的一方——被指控的广信酒店和武昌理工学院。  

  这直接导致报道中出现了一个重大事实错误,这个事实错误也是被指控方——武昌理工学院和广信酒店在声明中反复强调的,武昌理工学院校长赵作斌并非广信酒店总裁。作为一家经常进行调查报道的媒体,这样的失误是极不应该的。而这个事实错误除了采访被指控方,还有另外的方式可以避免,这时京华时报又出现了另外一个技术失误,这会在后文提到。

  2 报道内容主次的失衡

  看京华时报报道的标题和内容,可以看出京华时报这篇报道想要表达的是,“一高校校内宾馆内的足疗店有员工瞒住酒店私自组织卖淫,有学生光顾”。看京华时报报道原文,从员工瞒住酒店,不想“被砸了饭碗”来看,酒店是禁止涉黄服务的。所以,此事应该是酒店管理不善的问题。        

  而京华时报在报道的最后一部分,专门使用了“酒店总裁为学校校长”一部分来描述宾馆与学校、校长的关系。学校和校长可以作为报道背景使用,但是大篇幅的描述这些无益于读者了解核心事实,甚至有可能误解核心事实的信息,明显喧宾夺主。 

  且不说校长系酒店总裁是事实错误,调查报道的背景信息都应该服务于核心事实,京华时报报道在此处的失衡,反而模糊了稿件的核心事实。

  二、消息源单薄纵观京华时报的稿件,整版报道只有爆料者、记者暗访以及公开资料三个消息源。

  对于一篇在刊发前就可以预计将产生巨大影响的报道,只有三个消息源是无论如何说不过去的。

  一般在校学生、校方、酒店方、周边居民甚至酒店服务员,全都没有采访。

  那如果,此事是一个阴谋,举报者并非该校学生,“杨姐”和“兼职女孩”是专门接待京华时报记者的演员,京华时报该如何自处? 所幸该事件到目前来说,并没有阴谋的迹象。但是京华时报仅仅三个消息源的稿件操作方式,风险是极大的。

  三、调查技术不过关

  今天根据学校的声明及新京报的报道,可知该校校长并非广信酒店总裁。查查工商资料很容易就能查出的信息,京华时报却出现了严重的事实性错误。 出现这种低级错误的原因不可知,但京华时报应该自省。

  四、倾向性、暗示性明显

  京华时报这篇稿件,在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记者有意无意把焦点往武昌理工学院上引。除了最后大段介绍校长与学校,还用春秋笔法指出该校是“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高校”。 虽然如此操作能使稿件获得更大的关注度,但作为专业调查记者及知名媒体,这样甩卖节操是不妥当的。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京华时报 高校酒店 卖淫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