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将进行哪些重大改革

2013年11月21日13:17  新闻专栏  作者:公方彬  

  因为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涉及面最广泛且最深刻的改革运动,又因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在国家各项事业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军队改革必然也必须纳入国家全面改革的范畴。还因为军事斗争特别是战争是人类最高和最激烈的竞技场,决定了军队具有与生俱来的对时代脉动的敏感,由此总能自觉和主动地参与到社会改革之中。这就是决定中专门设有军队改革,且极具广度深度。基于社会乃至世界对中国军队改革的关切,本文作若干方面的解析。

  中国军队为什么进行改革和改革动力源于哪里?

  决定中开列了涉及广泛的军队改革内容,这些改革设计不是拍脑袋而来,更非想当然,而是军队最高统帅部与全军官兵长期实践经验的升华,是对我军自身发展与世界军事走向的深刻把握,其中包含着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和怎样建设军队,包含着今后较长时间内,中国军队将在大国军队中找一个什么样的位置的问题。简言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中国军队最高统帅习近平提出的强军目标,抑或敢打仗、能打仗、打胜仗的军队建设目标。所以,中国军队的改革设计,实际上奠基于三大推动力量。

  第一,世界军事变革的要求。以新技术革命为先导的世界军事变革由来已久,它直接带来了军队编制体制的变革。比如,技术的发展已经做到统帅部直接指挥每一作战单元,这就催生了多军兵种的深度联合,催生了扁平指挥体制模式的诞生。结合到我军,就是改革传统作战体系和指挥机构,让数十年没有多大变化的指挥体制和编制体制随着这次改革而作较大幅度的更新。

  第二,中国军事力量需求的推动。伴随经济力量的快速提升,中国开始走向世界,并参与越来越多的国际事务,这无疑涉及两个方面的要求,一个是国家利益拓展,必然要求相应的维护利益的军事力量;另一个是作为世界大国,需要承担更多国际义务,其中包括维和、护航、反恐等军事义务。更高的要求迫使军事力量的提升,如何提升军事力量?增加国防投入,也就是提升硬实力至关重要,但体制制度、政策制度这些软实力同样不可或缺,这就形成改革动力。

  第三,军事统帅确立军队建设目标的引领。习近平上任伊始提出了强军目标,这已经成为中国军队的价值追求和评价尺度。在强军道路上,每一代军队领导人都提出过相似的建设目标,但作为新领导人的号召和要求,特别是与中国梦相联系,强军目标也便赋予新的内涵和要求。特别重要的是,军队的最大特点是服从命令听指挥,最高统帅的指示必然要纳入军队全面建设的核心地位,且要拿出新举措,以保证目标的实现。换言之,实现强军目标必须消除制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作出体制制度上的安排,以保证建设起富于中国特色的现代军事力量体系。这就是改革的动力。

  正是拥有了强大的改革动力,而将本次改革引导于啃硬骨头上来。比如,决定提出“优化军队规模结构,调整改善军兵种比例、官兵比例、部队与机关比例,减少非战斗机构和人员”,这必然将改革的矛头指向“头大、腿短、尾巴长”的顽疾,也就是“两多一少”,机关人员、服务保障人员多,作战部队少。正是指向这样的问题,而让我们清楚感受到,习主席、新一届军委的改革决心和改革力度。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因为改革动力强大,甚至把改革的空间引向观念领域,因为以往涉及动力机制,多强调理论武装和牺牲奉献教育,这一次突出强调政策制度激励,这就是观念突破,并且意味深长。

  中国军队改革指向哪些领域以及有何新设计?

  这次军队改革明确了若干重大领域,这同样源于战斗力的生成机制和机理。一般而言,军队战斗力主要奠基于几大要素:武器装备、体制编制、官兵素质和精神力量、国家支持军队建设和作战的方式与能力。因为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突出科学发展,也就是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因而近年来国民经济发展成果越来越多地惠及国防,国防投入已经不是主要矛盾,这也决定了军队改革的重点集中于“军队体制编制”、“军队政策制度”、“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三个方面。特别是涉及具体改革内容,我们便发现,有些内容属于原有基础上的深化,有的则带有全新改革的特征。

  哪些改革属于新设计?一是“新型作战力量领导体制”的建构。这表明建设新的作战力量将进一步得到重视和加强,同时反映出我军建设牢牢把握时代要求,着眼军事斗争发展变化的需要,其中蕴含着新观念。二是“以建立军官职业化制度为牵引,逐步形成科学规范的军队干部制度体系”。这说明很长时间里处于内部研究,甚至属于避谈的命题浮出水面,这是一个重大且影响广泛而又深刻的命题,真正实行必带来中国军官制度的巨大变革,甚至挑战中国的传统“官念”。三是“引导优势民营企业进入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这既说明军民融合的内含外延将发生深刻变化,由此影响的是军品构成和来源,同时还影响着部分民营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的发展空间。

  哪些领域因改革而改观?一是联合作战指挥体系将得到优化,指挥能力将得到加强。因为体制编制是本次改革调整的重点内容。二是文艺、出版、体育队伍,包括与地方兼融性、通用性强的部门和院所将大大压缩,甚至撤销。因为只有在这些领域动大手术,有可能改变我军的官兵比例、部队与机关的比例,进而达成“减少非战斗机构和人员”,建立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强大军队的目的。三是军队构成和进出渠道将更加科学合理和通畅。因为决定提出了“健全完善文职人员”、“完善兵役制度、士官制度、退役军人安置制度改革配套政策”。这些改革直接关系我军力量基础是否夯实的问题,是否以系统工程来解决军人进出的问题。以退役军人安置为例,这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矛盾愈加突出的老大难问题,地方承受了巨大的安置压力,军队官兵同样承受了因后顾之忧而来的巨大精神压力。虽然党和政府在此方面投入了很大精力和资源,路仍然越走越窄,矛盾仍然越来越多,难度仍然越来越大,因此只能通过政策制度大幅调整改革来化解矛盾和问题。四是后勤保障更高效。因为决定提到“军人医疗、保险、住房等制度改革”,“拓展军队保障社会化领域”,这些涉及的都是军人的切身利益,并且与国家的经济和社会改革密切相关。五是依法治军得到进一步强化。因为决定提出了“健全军事法规制度体系,探索改进部队科学管理的方式方法”的内容和要求。实际上,这既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军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战争和现代军队建设的特殊要求。六是国家动员体制和内容将作出新的调整和改革。因为决定提出了“健全国防动员体制机制,完善平时征用和战时动员法规制度”,“深化民兵预备役体制改革”。这实际上也是因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利益关系调整后的必然选择,也是信息化战争对社会支援力量的新要求。

  中国军队改革将给世界带来什么?

  决定涉及军队改革部分,文字虽然不过千字,但内容范围却十分广泛,且力度空前,只要认真落实,必将实现我军建设的全面提升,由此带来体制编制的进一步科学,官兵科技素质、现代观念、战斗精神的提高,军民融合的深度发展,结合在一起就是我军战斗力的大幅提升。正是有这样的可预见的结果,而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虽然中国军队改革是自己的事情,但由于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也由于期待者与猜忌者的存在,又必然把中国军队的改革化为世界热点之一,尤其成为“利益攸关方”的关注重点。

  既然如此,我们就需要和世界一起关注和认识中国军队的改革及其军力提升。人类发展早就形成了一个重要规律:你把对方当朋友,其不一定成为朋友,你把对方当敌人,其注定成为敌人。正是这一规律的存在,就要求中国以正确的价值坐标和评价尺度看世界和参与世界事务,同时也要求世界以客观公正的标准看待中国军队改革和军力提升。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俄罗斯时特别强调,“跳出冷战思维、零和博弈”,中共十八大更提出了“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再加上此前中国领导人提出且坚守的“和谐世界”,“中国不输出革命,也不输出贫穷”,等等。我们完全可以由此推导出一个结论,中国军力走向强大,是中国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同时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需要,既然早先有人提出中国不能当“搭便车者”,那么中国就必须承担更多国际义务,包括军事领域的承担。如此也便提醒各方,不能既要中国承担责任,又不允许发展提高担当能力的相应的军力。还可以这样说,只要看一下中国在安理会一再强调政治解决国际纠纷,只要观察中国军队数十年发展后坚守的理念和国际行为,就没有理由担心这一新兴力量的发展提高。一句话,中国军队的改革有利于这支军队战斗力的提升,而这一力量的提升有利于世界和平的有效维护。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中国军队 军队改革 三中全会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